【看中國2013年10月18日訊】在中國,特供其實早就有了:清代對後宮享受食品曾用《宮中則例》加以規定。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八個等級,規定她們每天可以享用的豬肉標準分別為26斤(清代單位)、12斤、9.5斤、9斤、6.5斤、6斤、5斤、1.5斤,蛋皇后每天10只、皇貴妃5只、貴妃4只,妃、嬪及以下不供應。但這種規定不是按實際需要量來確定,而僅僅是體現身份特權。
三年困難時期的196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指示,對高級人民公僕在副食品供應方面給予特殊照顧。行政七級以下、十三級以上的(十三級以上屬「高幹」)每位每月再供給鮮肉2斤、雞蛋2斤、白糖2斤,甲級香菸一條,群眾詼諧地稱之為「肉蛋幹部」;行政十三級以下、十七級以上的,除享受普通居民的低標準供應之外,每位每月僅有2斤黃豆、1斤白糖的額外「關照」,稱之為「糖豆兒幹部」。
由於口糧標準低和副食品嚴重短缺,人們攝取熱量不足,不少國家的主人患了浮腫、肝炎等疾病。當時,一些地方規定,經醫院確診「無誤」可領取「康復粉票」一張,憑票到指定地點可買「康復粉」一份(麥麩、豆粉與砂糖摻制),每日用開水沖食數次。據老者回憶:「療效還行」。
我的父母都屬於國家的主人,離糖豆乾部相差甚遠,1960年,媽媽餓的浮腫,腿上一按一個深坑,同時還患有子宮脫出症,三十多歲的人比六十歲的人還要蒼老。醫院按規定給媽媽開了幾袋「康復粉」,媽媽捨不得吃,我和妹妹用小杓珍惜地挖著吃,回憶起來,那時的麩子好像比現在的奶粉還要好吃。
同院裡的站長屬於公僕,他的孩子經常能吃到雞蛋、白糖及炒黃豆,他們常常拿出來炫耀。我的妹妹那時很小,撿人家扔下的雞蛋皮吃,被我喝止後,妹妹啼哭不已。
那時的雞蛋也屬於特供,一般人無法買到。我的姥姥彌留之際非常想吃一顆雞蛋,媽媽跑遍全城也沒有買到,她每每回憶起這個過程,總會淚流滿面。
我曾經怪怨爸爸為什麼不早點參加革命,我們也好跟著享受一下「肉蛋」或「糖豆」,爸爸卻說:如果我早參加革命,也許早死了,你們連「康復粉」也無法享受了。
我們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