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14日訊】秋天喝湯對身體很有好處,滋潤的湯水能夠緩解秋燥,對於女性養生也頗有好處。但是很多流傳下來的喝湯習俗,如老火湯更補身子、喝湯就要趁熱喝等說法是否真的有利於身體健康呢?
湯煲得越久越好?
很多人覺得湯煲久了之後就能夠把湯料的營養熬出來,所以「老火湯」在坊間一直都被認為是補身子的好食物。但是在高溫下長時間的煲煮,食材當中許多營養素遭到破壞,煲的時間越長,蛋白質變性越厲害,維生素被破壞得越多。老火湯僅含有極少量的蛋白質溶出物、糖分和礦物質,只能說比白開水多一點點營養。所以煲老火湯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2小時以內為宜。
如果要煲魚湯的話,時間則要再縮短一些。魚肉比較細嫩,煲湯時間不宜過長,所以只要湯燒到發白就可以了,再繼續燉不但營養會被破壞,魚肉也會變老、變粗,口味不佳。
如果在湯裡放人參等滋補藥材,煮的過久藥材中的有益成分就會分解,失去補益價值,所以這種情況下,煲湯的最佳時間是40分鐘。最後,如果湯裡要放蔬菜,必須等湯煲好以後隨放隨吃,以減少維生素損失。
湯越濃越好?
豬骨、雞肉、鴨肉等肉類食品經水煮後,能釋放出肌肽、嘌呤鹼和氨基酸等物質,這些總稱為「含氮浸出物」。很顯然,看上去越濃郁的湯,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長期攝入過多的「嘌呤」可導致高尿酸血症,後者是引起痛風病的罪魁禍首。
所以儘管濃郁的湯看上去要更有營養更美味,但是為了身體著想還是要盡量少喝,特別是痛風或者糖尿病的患者來說。
湯越燙越好?
家裡熬了湯,媽媽一般會叮囑說要趁熱喝。湯真的要趁熱喝嗎?其實人體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在攝氏60度左右,超過此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
如果經常喝滾燙的熱燙,很容易損傷食道,也會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所以建議等湯稍涼再喝湯,較健康。此外,除了滾燙的熱燙,其他的熱食也盡量要少吃,可以等到涼一些比較好入口的時候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