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在美國西點軍校裡的中國將軍「溫應星」
【看中國2013年09月29日訊】在美國紐約市北郊「西點軍校」的軍人公墓裡,有一塊用中英文雙語書寫的墓碑,上書「顯考陸軍中將溫公應星府君之墓」字樣。如今,這裡已成為到西點造訪的中國人必來瞻仰的一景。
這個叫溫應星的中國人到底是誰?怎麼能夠葬在美國最著名軍校的軍人公墓裡?這話還得從頭說起。
1887年,廣東臺山縣羅洞鄉一個官宦家庭裡,出生了一個男嬰,這個男孩子就是溫應星。他的父親為清朝進士,任七品知事。
1901年,溫應星入南洋公學(即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學習,後來,他又考上了唐山北洋工學院,曾任粵漢鐵路學生實習工程師。有一天,他和同學到北京,正好看到牆上張貼的清廷公費留美招考佈告,佈告中許諾,凡留洋歸來,可優先考舉。溫應星不禁眼睛一亮,於是就欣然報名參加了考試,不想幸運地一舉考中,成為清華學校的留美學生之一。1904年秋,溫應星坐船來到了陌生的美利堅合眾國,成為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中國留學生。
七個月後,溫應星接到清廷的指令,讓他立即轉入西點軍校。此一轉折,讓他有幸與曾經留級、後來成為名將的巴頓先生成了同班同學。
一進入西點,溫應星就抓住時機,刻苦攻讀,他的「軍事工程」成績很快成為全班第二名。然而,1909年從西點畢業時,由於一定的語言障礙的影響,在該期一百零三位學生中,溫應星的綜合成績只名列全班第八十二名,而聞名中外的二戰英雄巴頓將軍則是第四十五名。根據史料顯示,這一班同學中,光將軍就產生了二十八位。在中國學生留學史上,溫應星是第一個從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留學生。
溫應星從西點畢業的時候,正是清廷快要滅亡的時期,出國前清廷對那些留學生許下的諾言已經難以兌現了。所以,溫應星回國以後並未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只好先在廣東軍校擔任數學教師。後來,辛亥革命爆發,他便追隨孫中山。孫中山看他是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又能說流利的英語,就把他留在大元帥府做自己的英文秘書,後來又調任第三科科長。然而,這一切對他來說似乎依然不是很適應,他一個西點軍校的「軍事工程」高才生,在派系複雜、軍閥割據的中國,尤其是在官場,失去了發揮能力的空間。
1921年年初,為了擺脫日本人對奉系的要挾,張作霖決定向美國政府求助,打算聘請一位資深的美國軍人來擔任自己的軍事顧問。在美方派來的顧問當中,有一位名叫費霖的陸軍少校,恰好是溫應星的同班同學,就對張作霖說:「你們中國就有西點畢業的專業人才,為什麼還要花大筆錢找我們美國人來?」他就把溫應星推薦給了張作霖。此時,南方的國民政府正有意在軍閥中安插勢力,也就很爽快地把溫應星安插到奉軍任職。
1928年皇姑屯事件以後,溫應星偕全家星夜兼程逃到了北京。當時,北京是新思潮最活躍的地方,學生運動風起雲湧,清華大學也是學潮風波不斷,先後就有兩任校長因此被迫離職。溫應星本來就是從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校出國留洋的,在此風雨飄搖的關頭,校董會決定聘請他為清華大學第五任校長。因此,在清華校志上,溫應星是直至目前為止,唯一擔任過中國國立大學校長的職業軍人。這是溫應星生平最得意的一份差事。
1946年10月14日,溫應星出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第四屆立法委員。
1949年後,溫應星以中將軍銜退伍,由香港輾轉到美國定居,在華盛頓威斯康辛大道2328號開了一家機器洗衣店,他一生清廉自守,晚年甘於寂寞。
1968年5月28日,溫應星在其夫人去世後的第九天也駕鶴西去。因為他是中國首位西點軍校畢業生,而且與美國的多位將軍是同班同學,其子溫陵熊、溫哈熊聯名致信西點軍校校長柯斯特少將,柯斯特少將特准溫應星夫婦安葬西點軍校軍人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