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9月14日訊】自3月份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上臺以來,外國企業似乎成了中國政府和輿論重點打擊的對象。從年初官媒集體聲討蘋果客服到7月份密集調查外國藥企腐敗,再到最近的恆天然「有毒」奶粉事件。一份調查稱,僅有19%的美國企業打算擴大在華業務。習李政府為何要向外企發難?外資是否在逃離中國?
9月初,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將手中20億股中國建設銀行H股全部拋售,套現約14.7億美元。美銀的拋售導致第二天建行H股股價下跌1.35%。這是繼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瑞士銀行(UBS)和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悉數拋售所持中資銀行股份後,又一家加入這一行列的國際金融機構。至此,中國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的外國資本已全部撤出。
與此同時,道瓊斯旗下的市場觀察(MarketWatch)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計算,中國央行和其它金融機構6月份和7月份的外匯佔款分別下降了412億元和245億元人民幣,由此得出外國資本正在撤離中國的結論。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會長傅強恩(John Frisbie)最近對華盛頓郵報表示,由於中國的政治和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加,美國企業對中國的熱情正在降溫。
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認為,今年以來外國企業遭到了中國政府的「特殊關照」。「今年對外企來說可謂是流年不利。當然,外國企業的某些行為可能確實違法了,但這些行為即使在中國公司當中也是很普遍的,某些行賄、腐敗和定價行為在國企當中早就習以為常,但只有外國企業成為政府打擊的目標。」 史劍道說。
不可否認的是,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環境正在惡化。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的年度商務環境調查報告(China Business Climate Survey Report)顯示,僅28%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經商環境正在改善,而這一比例在一年前為43%。這份報告還顯示,目前僅有19%的美國在華經商企業打算擴大業務規模。
史劍道認為,外國企業撤離中國的高潮還未到來,但這要取決於18屆三中全會是否會出臺一些重大改革舉措。他說:「我認為目前在華外企主要持一種觀望態度,就是看3月份全國人大後上任的新一屆政府是否會調整方向,是否會推動一些改革。如果中共三中全會開完後,它們看不到什麼變化,那麼我認為外資企業將從2014年開始大規模撤離中國。」
自3月份習近平領導的新一屆政府上臺以來,中國被官方主導的輿論迅速營造出一種民粹主義情緒,從官媒集體聲討蘋果客服到人民網開通「吐槽美國」專欄,再到最近密集調查外國藥企腐敗。紐約城市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夏明認為,這顯示習近平希望借一條民粹主義路線來加強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同時將共產黨的利益最大化。他說:我覺得,習近平對國有大企業和國家的所有制是在進行一種捍衛和維護。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改革面臨巨大阻力,共產黨正在喪失過去幾十年來享受的高增長所帶來的執政合法性。因此,夏明認為,習近平接手的中共就不得不靠打壓外國企業、貶低外國形象這種逆向方式來論證自身統治的合法性。 「為什麼他們要用這種‘反向合法性’來刺激中國老百姓的民族主義情緒呢?我覺得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在於中共今天面對的一個最根本的挑戰是西方的企業界和中國的蜜月正好結束。我曾經也講過,華爾街和中南海的蜜月結束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西方企業的)矛盾就越來越凸顯起來。」
儘管中國政府頻繁釋放將出臺重大改革措施信號,總理李克強也剛剛在金融時報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將調整經濟結構、深化改革,改善外商投資的公平和法制環境,但幾個月來中國官媒加大了對西方價值觀念的抨擊。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讓西方企業感到不安。
「中國的領導想做什麼,當然和他們內心裏想的什麼是有關聯的。從中國目前意識形態的辯論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在想什麼。而目前中國的意識形態應該說是在全方位的倒退,表現在否認民主的價值、否認普世價值、反對憲政,甚至通過反對私有化來放慢中國市場經濟的建設,同時維護國有企業的利益和權力,打壓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夏明說。
8月份,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刊載文章,否認外國企業和資本正在撤離中國。文章稱,即使部分外國資本和企業的確撤離中國,那也屬於投資或投機的考量,並不對中國經濟構成真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