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9月10日訊】標準普爾3日發布的《中國50大銀行報告》認為,未來2-3年,基建與地方平臺出現的大量壞賬將給中國銀行業的信用評級帶來極大壓力,個別中小金融機構可能破產,個別區域可能出現風險集中暴露,並由此加速銀行機構的商業化整合洗牌。
從信貸資產風險隱患來看,對銀行業構成的「威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4萬億元大投資配套的天量信貸投放風險開始暴露。這些以基建為主的長期貸款正進入到期密集期,許多到期貸款將面臨歸還本息困難。
其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風險進入密集暴露期。目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高達9.5萬億元,被戲稱為永不到期的債務。對銀行資產質量構成較大「威脅」。
其三,產能過剩帶來的信貸風險。煤炭、鋼鐵、有色、水泥和化工等行業已經出現嚴重產能過剩。而無論是廠房設備的生產能力過剩,還是庫存擠壓過剩,最終都表現在貸款資金上。產能過剩如果得不到化解,不良貸款將很快攀升。
其四,民間借貸連帶的銀行信貸風險正在顯露。特別是擔保公司擔保的銀行貸款,由於擔保公司出現問題,連帶銀行貸款風險開始暴露。以及銀行拆借給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的資金都是風險點。
最後,房地產貸款風險。目前,整個房地產貸款13多萬億元,其中按揭貸款佔比在80%以上。在目前的高房價下,房地產風險可想而知。從地區看,溫州已經出現大量房產價值低於貸款本金現象,貸款者棄房而去的可能性在增大,房貸風險已經凸現出來。這種狀況如果蔓延到全國,對銀行貸款風險來說將是巨大的。從企業來說,華人首富李嘉誠最近兩個月已經大量出售內地和香港房地產,轉而投向歐洲。已經預示著房地產泡沫即將破裂,銀行大量房貸正面臨巨大風險。
更加致命的是,資金來源渠道已經大大縮小,吸收存款能力已經嚴重不足。這將徹底革了銀行賴以生存的「命」。目前,資金市場價格存在著事實上的雙軌制。商業銀行在死守著官方制定的基準利率和浮動幅度,而社會融資價格和渠道都已經基本市場化。造成社會融資價格遠遠高於銀行儲蓄存款利率,導致銀行儲蓄存款大量下降和流出,官方利率價格對儲戶已經沒有任何吸引力,使得信貸資金嚴重不足。如果不是理財產品放出一個口子,銀行依靠發放理財產品吸引一部分資金,那麼,商業銀行資金危機已經到來。
資金運用和資金來源都已經出現較大問題,加之,經濟週期趨勢向下,已經使得商業銀行昔日風光不在。雖然上半年上市銀行利潤仍然畸高,但是,增速正在快速回落,同時,不良貸款卻在急速增加。銀行業危機正在快速走來。
應對即將面臨的包括大量壞賬甚至倒閉危機,商業銀行必須加大內部轉型力度和步伐。克服過度依靠存貸利差盈利的經營模式,開闢中間業務收入的新型之路,加大拓展網際網路金融創新業務的力度。但是,僅僅依靠商業銀行內部轉型還遠遠不夠,必須從宏觀全局上進行深層次改革。
利率市場化要盡快全面推出。目前,僅剩下存款利率上限這個最後堡壘,而實際上銀行大量發售理財產品已經變相提高利率,「上限」已經形同虛設,利率徹底市場化已水到渠成。
必須盡快推出金融企業包括商業銀行的破產條例,建立銀行的退出機制。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透露正在研究銀行業退出機制。必須使銀行自行承擔風險業務和市場行為的後果,否則對銀行的行為就沒有紀律和市場約束。破產法已經出臺許多年,但是,金融企業破產條例卻仍在調研研討之中,應該盡快擺上日程,早日出臺。只有建起了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金融企業進入和淘汰機制,才能使得金融企業良性循環。
存款保險(放心保)制度應該著手推出。市場化方向的金融改革,出現銀行經常性退出倒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必須保護存款債權人的利益,國際通用做法就是設立存款保險制度。
最後,必須對現有商業銀行進行較大力度的調整整合。工農中建交五大行要進行傷筋動骨的改革。交通銀行應該徹底商業化、市場化,有必要進行民營化改革。工農中建四大行應進行「名符其實」的改革,防止同質化惡性競爭,即:工行主要負責工商業;農行主要負責農業,定位在支持農業產業化、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上;建行主要服務和支持國家的重點基本建設工程;中行主要觸角在海外國際業務上。工農中建四大行按照「名符其實」的改革要求,整合業務,收縮戰線,撤並網點,精簡人員。給民營資本銀行騰出市場,讓渡出業務領域。然後,加大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力度和步伐,使得商業銀行逐步以民間資本和民營銀行為主導,徹底市場化配置金融資源,提高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