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9月08日訊】(看中國記者張正聞綜合報導)山西女商人丁書苗(又名丁羽心),40歲時結識原中共鐵道部長劉志軍,大搞官商勾結、權錢色交易,涉嫌非法經營額1788億,近期被提起公訴。根據原鐵道部的一份定期報告,截至2012年9月末,鐵道部總負債達到2.66萬億元。有分析認為,通過上市,在證券市場融資來解決2萬億元巨債,顯然不現實。另有評論界人士認為:解決方式是有的,但在現行體制下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8月7日,據多家中共官媒報導,就山西女商人丁書苗(又名丁羽心)涉嫌非法經營罪和行賄罪一案,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已提起公訴。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院於今年7月受理此案。目前該案開庭日期還未確定。
丁書苗案情簡介
丁書苗,案發前是山西省煤炭進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經理、北京博宥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現年58歲。丁書苗20歲時做過小販賣過雞蛋,30歲開始搞煤炭運輸,40歲時結識劉志軍,之後成為火車運輸及鐵道項目招投標的「中間人」,龐大的高鐵建設市場,催生了一批「中間人」。其中,因有劉志軍的直接支持,丁書苗成為成長最快的一名,開始步上犯罪快車道。
據檢方指控,2007年至2010年間,鄭朋、胡斌、甘新雲、侯軍霞、郭英夥同丁書苗,與投標鐵路工程項目的公司商定,以有償方式幫助中標。隨後,丁書苗通過鐵道部相關人員干預招標,先後幫助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鐵十局、十三局、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等23家公司中標了「新建京滬高速鐵路土建工程3標段」、「新建貴陽至廣州鐵路站前工程8標段」等50多個鐵路工程項目,非法經營數額1788億余元。
丁書苗案與劉志軍案的關係
丁書苗案與劉志軍案的關係,可從劉志軍案的起訴書中得以顯示。
劉志軍案起訴書稱,2007年至2010年間,劉志軍為幫助丁書苗推薦的企業中標鐵路建設工程項目,非法干預招投標,指令鐵路部門工作人員具體落實,最終使丁書苗推薦的23家企業先後中標50多個鐵路工程建設項目。
劉志軍接受丁書苗的請託,為丁書苗及其親屬實際控制的公司獲得貨物運輸機會、運作鐵路建設工程項目中標、解決企業經營資金款等事項提供幫助,從2008年至2010年,通過讓丁書苗為其花錢的方式收受4900萬元賄賂。
丁書苗執掌的博宥集團,涉足高鐵設備、酒店、影視廣告項目,該集團的不少生意,都能看到劉志軍幕後操作的身影。2004年至2011年間,劉志軍通過運作獲取鐵路貨物運輸計畫,投資高鐵相關產業、中標鐵路工程項目等方式,幫助丁書苗及親屬獲利39.76億元。
劉志軍也曾交代,他全力幫助丁書苗將企業做大做強,就是要把丁書苗的企業打造成自己仕途的經濟基礎,讓丁書苗在他需要時,用錢為其鋪路。為回報劉志軍,丁羽心也確實多次拿錢,滿足劉志軍的權欲和色慾。2003年至2009年間,劉志軍先後在豪華酒店、高消費娛樂場所與丁書苗出資安排的多名女性嫖宿。
鐵路總公司如何償還2.6萬億巨債 ?
據天府早報- 四川在線報導,鐵道部拆分出來的中國鐵路總公司資產可能高達4.3萬億元。與此同時,根據鐵道部最新一期定期報告,截至2012年9月末,鐵道部總負債達到2.66萬億元,其中2.18萬億元為有息負債,約97%為長期借款,這筆超過2萬億欠款目前已確定由新成立的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為6.55%,如果按此利率計算,2萬億欠款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費用為1310億元。
據此前公開披露 《鐵道部2011年上半年主要財務及經營數據報告》顯示,鐵道部所屬運輸企業營業總收入為3525.5億元,總成本為3473.3億元,半年利潤為42.9億元。由此可以看出,此前的鐵道部一年經營性盈利僅在百億元左右。要以此前百億左右的經營性盈利,來承擔超過2萬億欠債的還本付息責任,這對新成立的鐵路總公司可謂任務艱鉅。
目前有分析認為,解決原鐵道部超過2萬億元巨債的辦法是將債務轉成股份,由國家或民間資本購買,並走上市的道路。資本是逐利,沒有符合預期的盈利率,民間資本不會當冤大頭來給2萬億元巨債買單。通過上市,在證券市場融資來解決2萬億元巨債,顯然不現實。A股市場已低迷3年多,目前根本無法承受鐵路總公司這樣的「超級航母」股。要求傷痕纍纍的股民再次為國企上市「作貢獻」,或會給A股市場帶來新的災難。
但是,解決的方法還是有的。有評論界人士認為:將所有的前鐵道部的貪腐官員及與這些貪腐官員勾結的奸商所獲取的全部髒款追繳出來,總數一定會大於2.6萬億欠債。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在中共現有體制下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