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人首岩畫
遊牧岩畫
岩畫上的特殊文字
【看中國2013年08月30日訊】「歲月失語,唯石能言」。彫刻在賀蘭山前石碑上的這句話形象地概括了存在於此的一幅幅原始古樸岩畫。
岩畫,就是在石頭上鑿刻的圖畫,它是人類自我表現的一種藝術形式。世界上很多地方都發現了岩畫,最早的岩畫首推歐洲奧瑞納文化中的岩洞原始繪畫,以及後來的馬格德林文化中的岩洞原始繪畫,這些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岩畫藝術以製作精美、生動、逼真而著稱於世,被譽為世界藝術的珍寶。我國多地都曾發現過岩畫,不過具有一定規模的當屬寧夏境內的賀蘭山岩畫。早在北魏時期酈道元就在其著作《水經注》中對賀蘭山岩畫進行了詳細的記載:「黃河又東北,西去五百里,山岩之上自然有紋,皆為虎馬狀,燦然成著,類似圖焉,故謂之畫石山也。」賀蘭山岩畫形成於何時,畫的又是什麼,又透露著一種怎樣的文化氣息?8月23日,記者帶著諸多疑問踏入了這片神秘的土地。
賀蘭山岩畫成為「稀世珍寶」
賀蘭山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歷史上曾是北方遊牧民族放牧和狩獵的地方。在古代,這裡水草豐茂,森林蔥蘢。據考古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商周時期,這裡是獫狁、羌戎狩獵遊牧之地;秦統一中國,賀蘭山東側始設郡縣,歸屬中原。兩千多年來,匈奴、烏桓、鮮卑、羌、柔然、突厥、回鶻、黨項、蒙古等民族在這裡留居放牧,繁衍生息,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
岳飛的一首《滿江紅》,讓我們很早就對賀蘭山耳熟能詳。不過,對賀蘭山岩畫很多人還比較陌生。關於賀蘭山岩畫產生年代學術界尚未有一致的看法分歧很大,有人說有近萬年的歷史,但多數學者傾向於賀蘭山岩畫產生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6000—4000年。如今,我們已經無法尋覓那些曾經留駐在賀蘭山的先民的蹤跡,只有這些「岩畫」在向後人們訴說著久遠的過去,訴說著被時光打磨的信仰、悲喜。賀蘭山岩畫不僅孕育了寧夏特有的史前文化,也無聲的向我們訴說著已遠去生命的喧騰和他們那個時代的種種。
賀蘭山下的這些狩獵者和遊牧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思想家和藝術家,但他們有一顆追求理想與探索自然宇宙的心。在漫漫時光的無聲侵蝕下,在狂風暴雨、酷暑嚴寒中他們在生存與繁衍的旗幟下慢慢積累著屬於底層生活的基質,並把他們留給了歷史,留給了今天。珍貴的賀蘭山岩畫不僅是世界岩畫寶庫中的「稀世珍寶」,更是遠古文化的精華。
岩畫製作時間跨度近萬年
賀蘭山岩畫被稱作「人類早期藝術的化石」「遊牧民族用藝術形象描繪的史詩」。賀蘭山岩畫屬於北方草原文化類型,是不同的遊牧人群按照不同的心理意向,先後鑿刻在綿延數百裡山崖上的文化遺存。
岩畫鑿刻的地點一般都選擇在陽山山腰至山巔景色優美、水草豐茂的溝口地帶,附近有古長城殘址,是歷史上人類經常活動的地方,也是遊牧人居住、放牧的理想環境。岩畫的製作時間跨度近萬年,它是一部文化傳承的史書,是西北少數民族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更是記錄人類童年時期的藝術珍品。賀蘭山岩畫的內容極為豐富,有狩獵、放牧、遊牧、祭祀、戰爭、舞蹈等場面,動物居多,其次是人物、類人首、車輛、工具、武器、植物、天體、文字及符號等。
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岩畫自誕生之日起,就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遊獵的先民在遊牧、圍獵之餘,通過岩畫的創作,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喜怒哀樂鑿刻於山石上,以期抒發情感、愉悅身心。我對遠古的圖騰並沒有很大興趣,但當看到賀蘭山岩畫,發現自己不自覺也犯起了類似人類尋根的衝動!那巍峨的石山中有一種世外深邃的感覺!不由讓人神思飛遠……
岩畫開創了人類藝術的先河,是一部古代遊牧民族的百科全書,向後人展示著先民對於自然、社會與人類自身的認識,並把他們敬仰的神靈、崇拜的圖騰、朦朧的遐想、放牧狩獵的經驗以至七情六慾等都如實地刻在了岩石上。儘管歲月無法為我們親自講述那段歷史,然而這些刻在石頭上的文化符號卻還原了歷史,直到今天,依舊對觀者的內心產生強烈的衝擊。可惜的是,歷經漫長歲月的風吹日晒,加上日益頻繁的人類活動,岩石表層斑駁剝落,岩畫損毀嚴重。
有待破譯的遠古符號系統
賀蘭山口岩刻是賀蘭山岩畫的薈萃之處,位於賀蘭山東麓中部,水源充沛,氣候宜人,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這裡為遠古先民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條件。遙想當年,他們以石器為「筆」,岩石為「紙」,留下了所見、所思、所悟:有意念中敬畏的神靈、喜悅的心情、美好的理想、平淡的日常生活以及心酸的發展歷程。這裡有岩畫6000餘幅,佔賀蘭山岩畫總數的三分之一。
據估算,賀蘭山口岩畫因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的至少應在10000幅以上,這裡的岩畫幾乎集中了世界各地岩畫的表現題材:動物、人物、植物、人面像、符號等,而數量最多的除了表現崇拜文化的人面像(多達7000餘幅)之外,當數符號和已具備某些文字特徵的圖畫文字(達3000多幅)。可以說,賀蘭山口岩畫是一個有待破譯的龐大的遠古符號系統。
儘管岩畫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世界70個國家150個地區都有分布,但人面像岩畫僅僅出現於環太平洋地區的中國、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澳大利亞復活節島等11個國家,而其中尤以中國的人面像岩畫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在世界人面像岩畫中佔有突出的位置。
在中國20個省市100多個縣(旗)發現的岩畫中,賀蘭山口的708幅人面像岩畫又以表現內容豐富、種類繁多、風格各異而聞名於世。可以說賀蘭山口是世界上人面像岩畫分布最多的一個岩畫點,這也是賀蘭山岩畫適合做岩畫科研基地的重要原因。賀蘭山岩畫人面像幾乎佔全部岩刻圖形的三分之二,其形象十分怪誕,面目各異。有的五官俱全,有的只畫眼睛,也有的有眉毛、鼻子,卻偏偏少了一對眼睛,藝術手法極度誇張。
人面像中最著名的是「太陽神」,磨刻在距地面40餘米高的石壁上,像一幅天然的兒童畫,被稱之為賀蘭山岩畫的鎮山之寶,亦是亞洲地區唯一的太陽神岩畫,其圖案為一副人面,面朝東方,眼睛、耳朵等部位奇特且和諧對稱。頭部有放射形線條,如光閃射,面部呈圓形,重環雙眼,睫毛歷歷,迥然有神。在遠古時代,人們把畜牧肥美、水草豐茂,都歸功於蒼天的恩賜。太陽高居天體之上,主宰萬物,所以人們特別信仰太陽,便把太陽人格化,表示對太陽的崇拜。它也可能是古代部落首領的頭像,已經被他的臣民神化了,是人們崇拜、祭祀的對象。
不過,賀蘭山岩畫人面像究竟透露出了怎樣的文化信息?它是中國本土的產物還是與歐洲、非洲及其他地區的人面像屬於同一種文化結果?期待著專家們繼續深入的研究並給出合理的解釋。
猴首岩畫
動物岩畫
太陽神岩畫
類人首岩畫
類人首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