瑙瑙祭壇。這會是安納根納灣的七位賢者?(圖:商周出版 提供)
【看中國2013年08月27日訊】有些學者揣測這七尊「摩艾」,代表復活節島最初的七位賢者。
大約在南半球六月冬至左右的某天下午,我們站在安納根納灣兩座海岬之間的白色沙灘上。我們身後就是瑙瑙祭壇(Ahu Nau Nau),它是由笨重石塊堆成的梯形金字塔,頂端為一平臺。攀上這塊背向大海的祭壇,上面有七尊造型特殊的雕像,其中一尊只有身軀,一尊沒有頭,一尊保持完整頭上卻無冠,另外四尊頭戴大型紅褐色石的王冠。
有些學者揣測這七尊「摩艾」(Moai, 字面意思為「石像」),代表復活節島最初的七位賢者,即霍圖·瑪圖阿派遣的先驅者。但不確定這段傳奇是否屬實,尤其是還有第八座形狀奇特的雕像蹲踞一旁,面向阿圖胡奇祭壇(Ahu Ature Huki)附近海灣的一邊。我們不清楚復活節島上六百多尊大型雕像有何重要性或存在目的,它們代表先史時代的神祕事跡,過去三個世紀以來,數個世代的研究者不斷對這些事跡提出回應與挑戰,但從未獲得圓滿的答案。
阿卡普祭壇的摩艾。(圖:商周出版 提供)
神祕事跡牽涉到消失的遠古家園──傳說中的希瓦島被海水淹沒,有一小群人自「沃克的巨棒」下存活,之後定居在海面上的石山,也就是他們稱為「特彼多奧特赫那」之處。我們應斥之為無稽之談?或者它有可能蘊含其他特殊意義?
神祕事跡所牽涉到的人物應是一群熟練的航海家,因為只有技巧高超的水手及航海員,才能成功航行到遙遠的「特彼多奧特赫那」。
在神祕事跡中,來到「世界之臍」的族群,一定擁有深厚的建築和工程學基礎,因為在建造偉大的「摩艾」時,並未留下實驗性質或錯誤嘗試的痕跡。相反地,這些獨特彫刻品所透露出一致性的精彫細琢,似乎是在復活節島興起石像彫刻初期完成,而且越古老的摩艾彫琢品質越好。
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稱為「阿胡」(Ahu)的巨大石造平臺——許多摩艾像矗立的地方,在在證明年代越早的建築優於後來的建造者。
考古學家們相信,他們已取得詳載復活節島歷史的年代表:
·早期發現足以證明復活節島有人類定居的文字記載於蘆葦上,碳十四法測量的年代為公元三一八年,出土於重要的摩艾遺址泰貝祭壇(Ahu Tepeu)的墳墓中。
·下一個證據是在波伊奇(Poike)半島的溝渠中發現,碳十四法測量的年代為公元三八○年。
·接下來的證據出土於另一個重要的摩艾遺址塔哈伊祭壇(Ahu Tahai),經碳十四法測量建造平臺時所融入的有機材料,年代為公元六九○年。
因此考古學家將塔哈伊祭壇視為目前為止同類型建築中最古老者。另一方面,摩艾像的存在年代不能直接由碳十四法測定出,而被視為之後才附加上去的,所以復活節島上早期發現的摩艾才會單獨矗立在塔哈伊祭壇北邊。周邊的證據及碳十四法對有機材料的測量令考古學家相信,重二十噸、高五公尺的摩艾在公元十二世紀即已存在。但他們也承認有前後矛盾之處,因為在那之前,「石像典型的造型已臻至成孰。」
約在五百年的時間裏,島民大量彫刻典型的摩艾石像,直到公元一六五○年在漢加奇奧(Hanga Kioe)出現最後一個四公尺高的石像。七十五年之後,兩大部落(長耳族與短耳族)展開一系列滅族戰役,人口銳減的島民與歐洲船隻進行第一次致命性的接觸。可想而知,在接觸後有一連串災難發生──島民遭受任意的屠殺、綁架、蓄奴,緊接著又有天花與肺結核的流行,導致公元一八七○年代復活節島的居民銳減,僅剩下一百一十一人。這群人當中沒有一個是島上世襲的教師及長老——當地人稱「摩利克赫朗果朗果」(Ma’ori-Ko-Hau-Rongorongo),這些人在一八六二年遭到祕魯人攻擊,帶離本島販賣為奴。
摘編自《天之鏡》全譯本 商周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