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22日訊】光大證券烏龍指的事情,其實應該是幾分鐘就說清楚的事情,但怎麼就是說不清楚呢?或者說好像是說清楚了,但怎麼又依然有那麼多的疑問呢?
一位業內資深朋友直接道出了原因:那是因為光大證券根本沒有說到點子上!
這個點子指的也就是這個事件的核心,就是234億資金是怎麼來的?
按正常來看,234億元,是光大證券的瞬時下單金額,這也是其淨資本的接近2倍,而證監會有過規定自營盤不能超過券商淨資本。光大證券號稱是全行業風險內控的第一,怎麼就出這樣的差錯了呢?
據說券商自營業務的風控都是很嚴格的,每一筆交易的單子都會有買入價格的上限,號稱風險把控第一的光大證券犯這麼小兒科的錯誤,顯然是這筆資金根本沒有過內控合規部門。這麼明顯的超過淨資本下單額居然都內控不了,這能叫內控麼?
可是事實又擺在面前,這個234億鐵定是從光大的自營通道中出現的,要不然當時交易所也查不出是光大的問題。
交易席位一般分為G開頭、T開頭、A開頭等。G主要是基金席位,A一般是證券營業部的普通經紀席位,T屬於機構席位。一般券商的自營業務的席位應該是T,嚴格與經紀業務區分。新交易規則規定,機構席位是指基金專用席位、券商自營專用席位、社保專用席位、券商理財專用席位、保險機構專用席位、保險機構租用席位、QFII專用席位等機構投資者買賣證券的專用通道和席位。當然只有後臺交易系統才能看到是不是機構在買進,一般交易軟體看不到。
從席位上看來,交易所認定資金通過光大證券的自營席位,這絕對沒有錯。而這筆234億的資金通過交易席位卻沒有經過內控把關,朋友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十有八九根本不是光大自己的自營資金,壓根就是別的資金在借用光大的自營通道。這在券商早就是個不公開的秘密。
為了爭奪大機構客戶,各個券商都在進行一定的「創新」,以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提供可讓客戶獲利的特色服務,包括投資市場研究、資產管理等服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出租其自營業務通道。這就是大機構客戶的所謂一整套服務,當然屬於券商暗地操作!
將自營通道給別人用的,光大證券絕對只是小弟。業內有的是更大的魚。
國泰君安或許就是其中一個大哥級機構。國泰君安的交易單元一向活躍,歷來被業界所關注,其中的交易單元(227002)眾所矚目。這個交易席位總能抓住熱點並踩準時點,總能做短線炒作,散戶跟風這個號稱「敢死隊」的席位。近一年來,該席位在龍虎榜上榜次數接近400次,最近一個月就上榜100多次。其主攻熱門的手游、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服務、傳媒等概念股,像掌趣、生意寶、東方財富、光線傳媒等都被其玩轉於股掌之間。
那麼,這個227002幕後的操盤手究竟是何方神聖?又是什麼資金在其中興風作浪?
大家的默認答案是澤熙投資。其實從一個專用席位判斷是否是澤熙還很難下定論,但從該席位的市場敏銳度,漲停敢死隊的炒作手法來看,國泰君安的這個交易席位早就被公認為是市場人士公認的私募一哥徐翔操盤的澤熙投資的御用席位。
會員將其自營席位提供給證券投資基金或者保險公司等機構還可以理解,但提供給這樣的私募基金或者這次光大證券的臺灣團隊,那是不可原諒的。當然,這些券商願意將席位外借,也許從中可以賺錢,這可以理解。那麼私募為什麼願意選券商的自營席位呢?
內部人士有個說法,一般券商總部的自營席位都是留給重要客戶、自營和資管用的。這類交易單元背後的交易賬戶一般都很少,以保證重要客戶的下單速度。
自營通道外借這個問題是在券商行業普遍存在,如果光大證券沒有弄出這次的事情,以後還會冒出更大的魚。怪就只怪光大證券將自營通道租給的那個臺灣團隊太不靠譜,玩程序化玩量化投資玩出火來了。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光大證券一方面對公司嚴格的風控信心十足,另一方面對外界的質疑又只能支支吾吾。
對光大證券來說,如果承認是出租自營業務通道的話,那就明顯是違規了。寧願承認自己的風控系統出了問題,這只能被定性為失誤!
如果是違規,那這次光大得賠償多少?如果是失誤,那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不出意外,光大證券肯定會說,這個臺灣團隊不是來租借自營通道的,而是光大證券本身的自營團隊,屬於自營的一部分。錯誤都錯在程序化軟體太差勁,而光大的內控也出現了失誤。
程序化也好,ETF套利也好,這些都不是關鍵,可以暴露給大眾。但關鍵的234億資金來源,那是絕對要掩蓋的。
說回來,光大這次的幾百億還真不大。以出租券商自營渠道業務來看,租借這一渠道的資金規模通常數十億起,幾百億的規模尚屬平常,甚至多達近千億的資金規模也曾有過。那全中國加起來,這個數字會有多可怕呢?能瞬間讓大盤連續漲停十多次麼?
從中也可以折射出,中國的資本市場監管有多大的問題?證監會早就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也曾經提醒過,但提醒有用麼?
如果這就是中國所謂的金融創新,那真應該好好反思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