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20日訊】我們知道,在正常情況下,一國的經濟出現繁榮和過度繁榮的時候,往往我們會觀察到它在貿易上總是出現逆差。回想一下我們在改革開放之後的將近20年的時間,我們的宏觀繁榮幾乎總是伴隨著貿易逆差的。而今天中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了。
中國在1998年之後的增長開始加速。從宏觀上看,這些年來國內投資需求增長得的確非常快,導致投資佔GDP的比重持續上升,2005年甚至達到了GDP的一半。但同時我們又看到,中國也就是在這個時間裏出現了貿易順差的持續擴大。
從理論上可以推測,中國的宏觀經濟出現這樣的現象,顯然是因為國內儲蓄增長得更快,快於國內投資。這就是說,我們的經濟繁榮和貿易順差的之所以並存,是因為我們需要輸出一部分國內的儲蓄才能基本做到宏觀的總量平衡,維持國內物價的平穩。
而我拆分了中國的國內儲蓄之後又發現,1998年之後,家庭儲蓄佔GDP的比重實際上是相對下降的,只有政府和企業的儲蓄是上升的,尤其是中國的企業儲蓄佔GDP的比重上升得特別顯著。
那麼,如何解釋企業儲蓄這些年來的這個出人意料的變化呢?從定義上看,當然是因為企業部門的盈利水平增長更快了,儘管我們不太願意接受這樣的結論。國家統計局對20萬家企業的調查發現,從1999年以來,企業的利潤增長了年均36%。其他研究也發現,在這個時間之後,中國企業的資本回報率(無論國有還是非國有的)的增長都超過了10個百分點。當然,值得進一步問的是,為什麼企業的盈利水平大大改善了?似乎唯一合理的理論解釋是,中國企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加速增長了,它持續超過了工資水平的增長率。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長加快,持續超出工資水平的增長速度,就擴大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我發現,這些年來,在國民收入的分配結構中,勞動力所佔的份額的確相對下降了。這是工資水平增長緩慢的一個證據。
其實,勞動生產率加速增長的現像在中國的出口部門表現得特別突出。最近幾年,中國出口產品的質量和它的競爭力所獲得的改善速度似乎讓經濟學家感到困惑不解。哈佛大學的丹尼•羅德里克(DanilRodrik)教授的一篇文章「中國的出口為什麼如此不同?」道出了這個困惑的問題。從出口業績這個角度看出去,我們就不難發現,出口競爭力的這個超常增長實際上幫助解釋了為什麼中國的經濟繁榮會與貿易順差並存。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快於工資增長的這個事實既解釋了出口過快增長(從而貿易順差擴大),同時又解釋了企業盈利增長(從而企業儲蓄增長)的現象。在宏觀上,當國內儲蓄因為企業儲蓄增長而不斷增大的時候,貿易順差的出現就應該被理解為輸出國內儲蓄的現象。
為什麼中國企業的勞動生產率這些年來獲得如此快速的改善?為什麼工資水平跟不上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世界銀行估計,中國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的改善約為每年20%左右,遠遠大於工資水平的增長。羅德里克教授的論文對中國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的提升為什麼這麼快實際上有一個解釋,他發現中國的出口產品的質量是一個3倍於中國人均GDP的國家應該達到的水平。他認為這是中國採納的有效的產業政策的結果。他認為中國吸引外資的目的是為了自己企業的生產率水平的改進。當然,可能更重要的是中國這個經濟中有一個不太為人正面關注的探險機制:一旦生產率高的產業和產品被發現,就有持續不斷的進入和競爭,這個常常被我們叫做「重複建設」的惡劣現象,卻可能解釋了生產率的增長生產。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擁有充分競爭的產品市場的國家。不僅如此,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的彈性和效率也屬世界罕見。這個勞動力市場的充分彈性使得工資水平儘可能地反映了中國勞動力的供給規模。只要保持著勞動力市場的這個充分自由的特徵沒有改變,中國的工資水平就不可能有顯著的和過快的增長。我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是中國的農民工支撐了中國經濟的宏觀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