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05日訊】 昨天,和一名家長聊天,家長說了這麼一句話:「孩子聰不聰明,看數學學的怎麼樣;孩子刻不刻苦,看英語學的怎麼樣。」 我想,議論教育的時候,我們經常能談出一些感想。對於這些感謝,我想再推敲一下。
第一點,我來說說刻苦。
其實,對於很多學習好的孩子來說,這裡的「刻苦」,應該打上引號。當孩子經過良好的小學教育(尤其是習慣塑造),當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那麼,埋頭書桌的孩子,並不覺得自己有多苦。反倒是沒有學習習慣的人,覺得這種狀態特別苦。
第二點,最好不要給孩子貼上智力標籤。
我認為,孩子能否成績拔尖,與聰明或不聰明,沒有直接聯繫。我們不知道「聰明」的定義。有時候,一個老師誇獎某個孩子聰明,但事實上,這個孩子僅僅是好動、調皮而已。調皮等於聰明嗎?我接觸過一名小朋友,周圍人都說他很聰明,學英語不費力氣。可是,在我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對英文的理解力,並沒有明顯優勢(如果放到更廣的地域進行比較)。如果沒有訓練,單憑聰明本身,不可能把英語學到國際級水準。
第三點,輕易給孩子貼上「聰明」或「不聰明」的標籤,容易忽略一個基本現象:
後天的訓練,能夠大大提升孩子的聰明程度。我接觸過一些新加坡和香港的小朋友,英文理解力很強,但是,我並沒有覺得這些孩子是多麼聰明。事實上,只要訓練到位了,孩子就能出類拔萃。如果沒有訓練,孩子讀英語難免會「稀裡糊塗」。我教過一些北京重點中學的理科尖子,他們突擊背單詞,準備SAT(美國高考),但每次讀到深一點的英文篇什,總有「無法深入理解下去」的遺憾。
以我的觀察,把英語學到國際級水準,是一個按部就班的訓練過程。如果不經過這種訓練,那麼,不論多麼聰明,或多麼刻苦,都難有飛躍。學英語,需要做目標分析、內容分析、步驟分析,孩子平時囫圇吞棗的地方,需要大人用清晰簡易的語言,給孩子講清楚。總之,訓練比聰明更關鍵。有訓練,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