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7月31日訊】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5月中國繼續增持美國國債252億美元,至此,中國大陸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已經突破1.3萬億美元關口,世界第一,也創下了歷史之最。
中國增持美債引發廣泛爭議,畢竟自2008年底以來,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美國國債最大境外持有者,而在當前各路資金紛紛逃離美債之際,如日本央行同期減持美債17億美元,為何中國仍在不斷增持?
這1.3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背後或許透漏著中國尷尬的處境。
首先,從技術角度來講,增持美國國債主要是出於配置不斷攀升的外匯儲備的考慮。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6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餘額已經達到3.5萬億美元。這一數字不僅高居世界第一,且是排名第二的日本外匯儲備的近3倍。外匯儲備屢創新高意味著即便不增持美國國債,也難免需要增加美元資產。而考慮到美國國債的安全性,流動性以及可觀的容量,購買美債增加是外匯儲備增加的必然結果。畢竟其他儲備貨幣也都有很多問題。
那麼,為何外匯儲備居高不下?中國的外匯儲備究竟維持在多少合適?針對外匯儲備合理區間這一問題,理論和實踐中都沒有統一標準。如果按照通常對外匯儲備下限的建議即不少於3—6個月的進口額及未來一年內到期的外債來看,1.5萬億美元左右的外匯儲備或許就可以滿足需求,因此,中國當前3.5萬億的外匯儲備可謂相當充裕。
而外匯儲備也並非越多越好,金融危機的爆發就讓我們意識到以美元為主要貨幣的國際貨幣體系困局。特別是,發達國家為提振本國經濟,相繼推出量化放鬆導致貨幣競相貶值,兩年前美國兩黨曾就國債上限問題長期「拉鋸」導致美國國債首次喪失AAA評級等等,都使得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安全問題受到了嚴峻挑戰。
而在筆者看來,中國外匯儲備之所以不斷攀升,既與2003年中國加入WTO以來,國際收支項下的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順差迅速發展有關,也與當前一些制度性的缺陷,即長期「寬進嚴出」的資本管理體制、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扭曲、以及金融市場不完善密不可分。因此,加快匯率體制改革、加快人民幣可兌換與人民幣國際化或許是應對嚴重的美元資產安全問題,消除外匯儲備「被動」積累的根本。
值得肯定的是,本屆政府對於加快人民幣可兌換與人民幣國際化的態度依然堅定。例如,5月初,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便提出要穩步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措施,並首次要求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而央行行長周小川亦建言三年內實現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彰顯了新政府推動金融改革與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決心。
具體從操作層面來看,人民幣國際化的四大支柱,利率與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可兌換以及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均發展迅速。例如,匯率市場化方面,2005年7月,央行啟動了人民幣匯率改革,宣布人民幣不再單一盯住美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浮動匯率制度。去年4月,央行宣布將人民幣即期匯率波幅區間擴大至正負1%。
利率市場化方面,去年6月,央行已擴大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浮動幅度,標誌了推動利率市場化實質性的一步。而近期,國債期貨重新回歸資本市場,有望年內推出存款保險制度等也可以看做是對利率市場化的側面推進。中國有望在近三年完成利率市場化的最後一躍和匯率走向浮動。
資本項目開放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例如,資本管制對個人開放,RQFII擴容,積極推動QDII2和RQFII2等。截至今年6月底,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批的RQFII額度合計已達1049億元。相比於2011年的最初200億元投資額度,5倍擴容顯示了決策層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決心。
另外,離岸人民幣市場也在壯大,如今年5月香港的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RTGS)平均每日交易量,首度超越港元RTGS平均每日交易量。新加坡角逐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英國簽訂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等等。
總之,伴隨著決策層加大金融改革力度,資本項目開放、人民幣離岸市場建立、匯率與利率市場化改革,筆者對「十二五」階段,人民幣實現自由可兌換的前景感到樂觀。而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大幅提升,既有利於緩解外匯儲備激增帶來的困境,也將為2020年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打下堅實的基礎。
来源:經濟觀察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