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這種大都會城市人口增長誠然是異常迅猛
【看中國2013年07月24日訊】底特律破產,成為美國史上最大的城市破產案。底特律故事給中國敲響了警鐘。中國在大批量複製千篇一律的中小城市,但大型城市的成功,勢必會吸空缺乏吸引力的小型城市的人才資源,致使這些城市產能低下,陷入惡性循環,最終沒落。
1950年,底特律曾是美國第五大城市,擁有人口180萬。現在,其人口已經下降到了70萬。底特律的工業基地散落在四處。
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城市正發展到史上最佳時期:世界人口半數以上來自於城市,城市產出佔了全球GDP的80%,這一比例將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快速城市化而進一步增加。
那麼,世界可以從底特律破產中學到什麼呢?
早在1990年代,許多專家就表示技術的發展會讓城市不再流行。他們認為,網際網路、移動通訊以及其他新生技術,將讓人們無須居住在擁擠而昂貴的城市中心裏。然而,像紐約和倫敦這樣的城市,在人口下滑了數十年之後,從1990年以後又都出現了人口大幅增長。
其中一個刺激城市發展的因素是:21世紀生活方式的本質。早前,發達國家的生活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之上的:人們去辦公室或者工廠上班,然後下班回家與家人共進晚餐,然後觀看他們最喜愛的電視節目,然後去睡覺,然後醒來上班。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然而這種週期性的生活已經不適合於大多數人。現在,在一個工作進程裡,人們將很多活動混合搭配在一起——他們可能在辦公桌上工作,但也有可能和朋友吃中飯,或者去健身房,或者做家務,又或者出差、網購等等。
同樣地,在家的時間也沒有了清晰的界線。人們在過家庭生活時,有可能還在網上工作或參加電話會議。
我們發現這種多任務進程的生活方式最好還是在城市中進行,因為城市集中了多種硬設施——機場、商店、學校、公園以及運動設施,城市還集中了很多軟設施,如俱樂部、酒吧和餐館。
另一個刺激城市發展的因素是城市已經變成創新和創造中心。直到19世紀,主導創新的人還一直是全才和工匠,這意味著彼時新知識積累的速度很慢,但新知識在不同領域的擴張速度卻很快。20世紀,主導創新的人已經變成專才,這加速了知識創新,但減緩了複合型應用的發明。
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這種創新正在快速減緩——現代的一個美國研究人員的生產力比1950年時的研究人員生產力的15%還要少。也就是說,創新越來越需要建立在不同專業的綜合知識之上。城市對這一點來說是理想的處所,因為城市集中了不同的人力資本,並鼓勵人們通過不同的知識和技能相互影響作用。
後工業時代的城市模型面臨的問題是,它強烈主張建立綜合型城市,以便可以聚集不同種類的硬設施和軟設施。事實上,對一些成功的城市來說,其經濟增長強勁,是因為它可以挖空周邊規模較小的競爭城市的人力資源。
一些專門型城市也可以玩得轉。但是,如底特律一樣,由於其長期依賴於汽車製造業,[導致破產],足以表明,依靠單一工業或臨時位置優勢的城市,將來可能會表現得異常糟糕。
凡以上種種,對新興市場國家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中國,應以世界為鑒。
北京、上海這種大都會城市人口增長誠然是異常迅猛
中國享有「世界工廠」之譽,其城市人口佔全國人口比例已經由1990年的26.4%上升到了53%。這其中,北京、上海這種大都會城市人口增長誠然是異常迅猛,但在過去數十年,中國還有大量千篇一律的中小型城市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從而帶來了城市人口的大幅增長。
中國政府通過聚集同類工業基礎設施,並加之戶籍制度,對中國城市化進程展現了出奇的控制力。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即將清晰地顯現在世人面前。由於中國正在改變經濟增長模式,逐漸減弱大量基礎設施投資和批量工業生產,很多小型工業城市將失去其核心工業。屆時,中國勞動力將萎縮,農村流向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少。目前,中國農村人口大多是年邁的老人。
與此同時,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其後工業時代的魅力將吸引更有天賦和受到更好教育的孩子,而這些孩子正是今天那些工人的後代。
中國政府可以用戶籍制度來限制農村務工人員,因為這些人從農村來到城市只是想做個工人。但中國政府已經很難用戶籍制度來限制受良好教育並極富創造性的專業人才。
大型城市的成功,勢必會吸空缺乏吸引力的小型城市的人才資源,並最終致使這些城市產能低下,陷入惡性循環,最終沒落。
過去50年,底特律的故事在發達國家已經重演了數次。另外,墨西哥北部城鎮的命運也表明,新興經濟體一樣無法逃脫這個過程。
所以,中國需要為這一刻做好準備,需要改裝並升級現有城市,而不是繼續埋頭複製千篇一律的中小型城市。隨著人口開始收縮,中國甚至可以考慮關閉一些難以為繼的城市。
底特律的命運,不光是對中國的警告,還有是對所有走向城市化國家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