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的華人「爬籐族」

發表:2013-07-19 07: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7月19日訊】「爬籐族」,就是指卯足了勁兒把美國長春籐盟校作為大學申請目標的人群,華人子弟是其中的一支生力軍。

加拿大是沒有高考這一說的,孩子們讀到12年級,申請大學時提供11年級和12年級第一學期成績就可以了,不需要一考定終身。

但是自從一群雄心勃勃的中國父母帶著孩子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太平洋之後,加拿大這塊沒有高考硝煙的和平土地上,就來了一群立志要爬「籐」的人。狼煙四起,各種攻「籐」、爬「籐」、摘「籐」戰略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翻開溫哥華當地的各種華人報紙、期刊、小廣告全是「籐」訊。

可能有人問,那些「籐」都在美國呢,幹嘛到溫哥華來爬啊?這也正是中國父母的走一步、看兩步戰略思想。首先,比較了移民加拿大和美國的性價比後,覺得先拿到第一張船票比較重要,於是選擇來到加拿大,保證能讀北美名校,畢竟加拿大的很多所大學排名也是遙遙領先的,父母拿出來說事兒不至於跌份兒。有了這個保底後,眼光高遠的中國父母就瞄上了美國的那幾所常春籐聯盟大學,對形勢略加研判,他們就得出自己的結論:加拿大和美國是近鄰,美國一定很照顧加拿大,給的名校錄取名額一定會多,那就不能坐失良機。再加上各種爬「籐」助攻機構在說明會上勵志故事的精彩傳播,家長都像被洗了腦、打了雞血,個個鬥志昂揚,立刻給剛來這裡東南西北還沒搞清楚、ESL語言班還沒出來的孩子上緊發條,投身到各種補習班裡面去了。更有一些機構直接就是打包服務,給孩子量身定制學習和發展規劃,直到完成名校申請的全套申請材料。懷揣「苦什麼,不能苦孩子,虧什麼,不能虧教育」崇高思想的中國父母不惜一擲千金把孩子就打包了。

在中國,高考也就只有一塊敲門磚——成績。要爬「籐」,那可就不是扔一塊磚的問題了,除了學校各科成績保證高質量的全A(至少不能低於90分,86分以上就是A了),還要考SAT1(綜合類的考試,側重語言和邏輯、數學)、SAT2(各科目的單科測試),要修AP(大學認可的學分課程),保證考到5分,否則就別拿出來說事兒。除此之外,義工和社會活動都要非常充分和出色,要讓美國「籐」校一眼就認定你是傑出人才,未來各界領軍人物,或具有領袖潛質。怎麼在短時間內,讓孩子的社會活動出彩,出成果呢?中國父母絞盡腦汁,包裝機構指點迷津,於是有錢的父母又開始砸錢,辦專場晚會,搞個人畫展,捐助慈善。體育不夠優秀?請高爾夫教練,單項突破,拿大獎;或者劍走偏鋒,大家都打籃球、學游泳,人家學馬術去,這個學的人少,容易出成績。總之是八仙過海,不在國內擠高考獨木橋了,都出來吊在一顆「籐」上了。

加拿大並沒有把高等教育當成每個人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中學12年級畢業,就具備了找工作的條件,這也和高中階段豐富的職業類選修課有直接關係。一部分熱愛學術的孩子會申請研究類大學,去讀醫科、工程和法學院,還有很多孩子就進入了社區學院,當地叫college,在中國應該算三本了吧。在college裡,有一年就能拿個證書的專業,也有兩年拿個文憑的專業,完成了這些學習就可以去找工作了,反而更好就業。工作過程中發現短板,可以目標更加明確地去繼續讀書,原來的學分都有效。在college讀的過程中,修夠一定的學分,如果有興趣、有意願也可以把學分轉到大學繼續深造,拿大學畢業證書。總之,條條道路通羅馬,不需要一條道走到黑,好像第一步不邁進大學、甚至不邁進名校的門檻這輩子就毀了似的。

在加拿大找工作首先看工作經驗,很多中國父母不解,自己的孩子一口氣讀到博士畢業,一直在讀書哪裡來的工作經驗?這不是強人所難嗎?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加拿大的孩子從中學就開始外出打工積累工作經驗了,至少也有很多義工經驗。很多孩子是讀完college之後工作一段時間又回到學校讀書,在他們來說「讀書-工作-讀書-工作」是穿插在他們人生中的一個不斷修正向前的路線。因為大多數就業市場需要的是做基礎工作的人,很少哪個公司一上來就招聘老闆的。所以當一些中國孩子一口氣讀到博士畢業後,沒有工作經驗成了他們的軟肋,更沒有那麼多和這個高學歷相匹配的高級職位虛位以待給他們預備著。最典型的例子就在身邊。朋友的老公在college兩年讀了一個護理專業,作為護士,他掙的工資遠遠比一個癌症研究中心實驗室的博士要高很多,當然這個博士在多倫多大學博士畢業後也只找到了這個實驗室的普通職位,不是項目帶頭人等等重要角色。而且護士的工作非常穩定,但實驗室如果沒有課題,博士的工作也就保不住了。

反觀國內,高考已經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事情了,高考的日子,千萬不要犯大忌惹那些考生家長,個個能跟你拚命。於是,正常的路要繞行,施工的要停工,全社會捧著那些高考的孩子,彷彿這一考就是決定孩子一輩子的大事。被這種思想和環境氛圍浸淫多年的中國父母,把上大學看成了決定人生成敗的唯一戰役。來到加拿大根本沒來得及和當地教育理念接軌,沒有瞭解當地教育模式和體系,就急於把孩子推上了一條窄得不能再窄的爬「籐」之路。而現實情況已經給很多孤注一擲的爬「籐」族亮起了紅燈。一些經過包裝、打磨的孩子進入「籐」校之後,真實的學術能力達不到要求,北美大學本科淘汰率很高,這些勉強爬上「籐」的孩子不堪重負和巨大的壓力,要麼轉到普通學校,要麼轉到一些相對容易卻不熱門的專業去讀。也有的鎩羽而歸,連學都不上了,自信心受到了嚴重打擊,整個人消沉下去。

曾經有一個申請到「籐」校的孩子,父母喜極而泣,要大擺筵席,孩子卻很理智、很清醒,告訴父母別這麼高調,「籐」校進是進去了,能不能讀出來還是未知數呢,等他真正大學畢業再說吧。

有一個被父母勵志之後要爬「籐」的孩子,負責給他包裝的指導老師問他:「知道常春籐盟校有哪幾所嗎?」孩子列舉了兩個最大牌的哈佛、耶魯之後就說不上來了。老師問他:「是你自己的意願要上美國名校嗎?」孩子的一番言辭讓老師也吃驚不小:「我爸爸媽媽為了我來這裡讀書,他們放下生意交給別人打理,公司損失很大,家裡為我付出了很多,我必須出人頭地。」小小年紀,孩子就開始背著父母的夢想爬「籐」了。

也不能一味指責中國父母的功利,畢竟國內教育資源有限或者分布不平衡,我們的教育從小升初就開始淘汰式選拔了,所以功課越做越難。孩子們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被推上了一條充滿競爭的道路,你不往前跑就面臨被淘汰。但在加拿大,他們永遠鼓勵孩子享受人生,他們覺得每個階段都是孩子人生中寶貴的不可逆轉的經歷,父母過分強迫孩子學習就是剝奪了孩子享受人生的權力。這裡也有一些天才班,或者學術類型的高中特殊教育,但是大多數父母沒有覺得孩子一定要進入這樣的領域才值得欣慰。整個社會和教育保護的是孩子的自信,從不排名次,不大張旗鼓表彰學術獲獎的孩子,不把成績和孩子的名字同時公布。孩子們看到的永遠都是他自己知道的那個長長的學號和學號後面自己的成績。孩子在學校籃球隊、足球隊或冰球隊中的風采可能比他的學術成績更容易為他贏得在同學心目中的榮耀。

所以很多中國孩子在父母意願的壓力下爬「籐」爬到一半,適應和瞭解了這裡的教育之後,立刻覺醒不爬了,開始享受這裡的學校生活,做作業時戴著耳機聽音樂,這都是這裡老師鼓勵的行為,說可以減壓;上學不是早出晚歸、披星戴月,而是踩著滑板,迎著早晨8點半的太陽去學校,所有路上的車遠遠就停下,都得給他讓行;拒絕父母給報的各種課外強化班,他要和同學去海邊享受陽光,因為下午三點就放學,溫哥華的夏天10點天才黑;期末了, 不知情況的父母如臨大敵,嚴陣以待.孩子卻根本沒有期末考試的概念,因為老師給出的全是平時成績的綜合分數,最後一個測試決定不了命運,所以孩子照樣籃球打到汗流浹背才回家,第二天,拿著一支筆就去考試了,連書包都不帶。

父母的心都還拴在「籐」上,孩子已經自由飛翔,於是很是有些父母頓足捶胸地後悔,怪加拿大教育毀了孩子,孩子在國內讀的是重點中學的實驗班,每天刻苦用功,大考小考排名次,孩子根本不敢鬆勁兒,來到這裡變得不思進取、貪圖享樂、整天還想入非非整出那麼多奇思妙想,整個就是不務正業。在國內,老師多負責啊,三天兩頭電話聯繫,通報孩子情況;這裡的老師就只給你5分鐘和家長單獨交流時間,還得提前網上預約,你問他孩子任何情況,他都說「very good!」欲哭無淚的中國父母在加拿大望「籐」興嘆,可又有多少還在中國的父母為孩子出來讀書尋找機會而望眼欲穿。永遠都是圍城的牆裡、牆外,永遠都是風景在別處。



来源:FT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