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陳光誠赴臺的啟示(圖)

作者:王丹 發表:2013-06-28 06: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正在臺灣訪問的陳光誠星期二在立法院發表演講。(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3年06月28日訊】陳光誠訪臺,正好趕上兩岸簽訂服務貿易協定,引起臺灣朝野一片喧嘩之際。這個時間點雖然不是他選擇的,但是對於他的臺灣之行來說,確實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因為可以更加彰顯在他的來訪上體現出的一些啟示:

首先,作為一名國際知名的維權人士,陳光誠所到之處,有鮮明的「中國人權問題」的象徵意義。而「人權」,或者人權問題背後凸顯的中國的政治模式問題,是目前兩岸關係中最為敏感,也最為具有攻防性質的議題,更是被刻意忽略的議題。

從服務貿易協定的簽訂看兩岸談判,最弔詭的就是,臺灣這邊都是用WTO框架,貿易對等原則這些思維來談,可是中國那邊一切都是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按理說,這根本就應當是雞同鴨講。然而,兩邊居然就講到一起去了。明明是以政治動機為目的的經濟談判,難道真的會有人天真地以為,可以一廂情願地用經濟思維來進行嗎?陳光誠來臺灣,在公共場域為中國的人權問題發聲,希望可以提醒臺灣社會:在兩岸關係和中國問題上,沒有純粹的經濟問題,中國的政治模式所帶來的問題是臺灣不應當視而不見的。

而對於陳光誠來訪的處理上,官方的低調與民間的熱烈期待形成的落差,也再一次讓我們看到,在既有的兩岸互動平台上,相當一部分臺灣的民意還只能通過民間的活動方式呈現出來。我認為這是未來臺灣內部關於兩岸關係發展方面的矛盾焦點。這個焦點,經由陳光誠的來臺,進一步凸顯出來。

其次,陳光誠來臺,代表著兩岸公民社會的交往的進一步發展。從這一點出發,我也認為,馬英九總統見不見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臺灣的公民社會,如何對陳光誠的來訪做出回應。

誠然,陳光誠一個人不能完全代表中國的公民社會,但是他的符號意義是明顯的,那就是:在中共的強力維穩的背後,一個正在崛起的公民社會正在逐漸積聚力量。當陳光誠還被圍困在山東家中的時候,全國的維權人士圍繞救助陳光誠,成功地進行了公民反抗的演練。陳光誠最後傳奇般的逃亡,更是展現了公民社會已經具備的行動能力。臺灣的公民社會,是否對此有明確的認知和深入的瞭解呢?如果沒有,就會在兩岸公民社會的交往方面產生兩個負面影響,一是找不到對話的對象,不知道中國公民社會的具體成分在哪裡;二是對中國未來民主的發展持悲觀,甚至狐疑的態度,進而影響到支持中國公民社會發展的意願。

因此,希望這一次陳光誠來臺,能夠在臺灣的公民社會引起新的討論:中國是否已經出現了公民社會?中國的公民社會力量何在?兩岸公民社會的互動與對話要如何進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2025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