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6月22日訊】近日,鄂爾多斯公布了1-5月份財政收支數據,財政總收入同比降低15.8%,公共財政收入同比降低10.5%。今年以來,鄂爾多斯財政收入均為負增長,增速在內蒙古墊底。
據消息人士透露,鄂爾多斯債務規模接近千億,今年打算化解掉20%的歷史債務。債務支出進一步擠壓了財政支出的空間,財政收支矛盾加劇。
一個直觀的表現在於,當地公務員的工資開始緩發,不少從月初移到下旬發放。而地方政府拖欠企業的項目款,不少也尚未還上。
財政形勢的告急,對地方政府而言,或許不全是件壞事。畢竟,財政資金緊張的局勢,對財政支出結構和資金使用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收支全面滯後
在去年經濟形勢同樣嚴峻的情況下,鄂爾多斯全年財政收入,告別往年高速增長,同比增長8%。目前看來,形勢可能在進一步惡化。
截至5月底,鄂爾多斯地方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318.5億元,同比降低15.8%。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50.3億元,同比降低10.5%。
財政收入的減少,支出也跟著調整。累計到5月份,鄂爾多斯財政總支出累計完成133.8億元,同比降低17.4%。
鄂爾多斯市官方對此的解讀是,受整體經濟回落、重點行業不景氣、企業效益下滑、結構性減稅等因素的影響,全市財政形勢十分嚴峻,增收舉步維艱,收支全面滯後。
鄂爾多斯財政收入增速,在內蒙古墊底。如1-5月份包頭市和呼和浩特的公共財政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5.6%和14.2%。
2012年數據顯示,鄂爾多斯財政總收入820億元,在內蒙古財政總收入中,佔比32.8%。鄂爾多斯的財政收入規模,近年來一直穩居內蒙古第一位。鄂爾多斯財政收入形勢下滑,也引來內蒙古區政府相關部門的關注。
上月中旬,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副廳長楊茂盛,帶領國庫處前來調研,分析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並探討財政增收路徑。應對舉措,主要包括關注煤炭支柱產業稅收,強化稅收征管清繳力度,依靠非稅收入,還有厲行節約等。
清繳歷史欠款稅收挖潛
據接近市財政局人士介紹,受煤炭價格和銷量下滑的影響,當地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目前財政增收,主要是從過去「跑冒滴漏」的稅收欠款中,挖掘潛力。在經濟形勢好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允許企業部分稅款緩交,現在政府財力吃緊,需要相關企業補繳這部分欠款。
他還舉例,比如當地不少私人所有的煤礦,在煤礦轉手過程中,煤礦升值,這個過程應該交個人所得稅。有些私人煤礦,通過這麼一追繳,能追回兩三千萬。
上述人士指出,除了加強征管,地方政府加強了與一些重點企業的聯繫,幫助改善經營條件。
5月數據顯示,鄂爾多斯有5個區旗財政出現負增長,這5個區旗的煤炭資源相對豐富,對鄂爾多斯的財政收入貢獻量大。財稅工作座談會後,各地紛紛召開會議,出臺舉措落實增收任務。
准格爾旗一方面支持重點煤礦企業經營,另一方面則是重點挖掘稅收潛力。挖潛方面,地方政府希望總部在外地的企業,能在當地註冊,進而把稅款留在地方;再就是,清繳欠稅。
東勝區也採取了稅收征管工作,清理房地產企業欠稅。另外,還建立稅收收入任務與財政增收掛鉤的激勵機制,藉此來提高征管人員積極性。
化債支出壓力大
鄂爾多斯市政府提出,財政開支方面要做到「三保兩壓」,保民生、保運轉、保化債,壓縮一般性支出,壓縮比較超前的公共支出項目。
上述接近市財政局人士介紹,現在鄉鎮公務員工資由區縣代發,公務員工資發放問題不大。只有小部分地方,會出現緩發,從月初改到下旬發放。
不過,工資緩發的現象貌似比他描述得要普遍,因為作為老城區,人口最密集,經濟也最繁榮的東勝區,有公務員對本報記者表示,他們的工資緩發了。
該公務員介紹,他們單位的工資原本是15日下發,現在則改到月底。不過,相比企業減薪減人而言,他們已經好很多,畢竟工資沒有下調。
據當地一家大型房地產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政府拖欠他們公司的建設項目款,已經好幾年了,現在還沒有還上。
上述接近市財政局人士還透露,鄂爾多斯市的債務規模接近千億,市政府部署今年要化解掉歷史債務的20%。現在政府還債,對於金融機構的借款,基本能到期還上;但對於建設項目拖欠企業的款項,不少還拖著。
鄂爾多斯去年歸地方所有的財政收入為375億元,今年財政收入還呈現負增長。化解掉20%的債務,即約200億元的債務規模,難度非常大。
但還債開支,卻實實在在擠壓了其他財政開支。上述人士指出,現在很多公共建設項目,如一些道路建設項目,比較超前,都是在經濟形勢好的情況下部署的,有些準備要開工了。但現在財政收入緊張,這部分項目,有些要停工,有些則要暫緩開工。
来源:法制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