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不放假-文革時期荒唐的革命化新年(組圖)


【看中國2013年06月11日訊】在那動亂的年代裡,幾乎所有的傳統都被當作「四舊」破除了。

1967年,中國開始「破四舊」,大搞疲勞戰術,過「革命化」新年:「移風易俗過新年,大年三十不歇腳」「干到臘月二十九,吃完餃子初一早晨就動手幹活!」。這一次,人民群眾被發動起來了,不准放鞭炮、不准燒香拜佛、不准滾龍舞獅。過年不准說「恭喜發財!」,要說「祝您今年見到毛主席!」之類,一過十幾年。

然而「年」終究不是簡單就取消得了的:數千年來,中國人在這時候除舊布新,合家歡樂,休息調整,以前如此,今天如此,以後仍然會如此。

1967年,「革新年的命」


「上海市革命委員會」是革命化新年發起者

「什麼敬神、拜年、請客,都統統見鬼去吧」

以1967年初的政治風氣,「革新年的命」是很自然發生的。首先掀起這個運動的就是奪權之風最盛的上海。一位叫章仁興的小有名氣的造反派成員,因最適合代言「新年不回家」被組織挑中,在1月25日的《解放日報》以「革命造反派來信」的形式發表了新年不回家的倡議。報社配發的評論宣布:新年算得了啥!我們無產階級革命造反派的最盛大的節日來到了!

從這一天開始,全國各地的報紙紛紛刊登所謂「讀者來信」和「倡議書」,開足馬力大造輿論。人民日報也刊登了了「五十七個革命組織聯合發出破除舊風俗,新年不休假,開展群眾性奪權鬥爭「的倡議書,裡面如此寫到——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我們要大破大立。圍繞新年,大造幾千年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舊風俗、舊習慣的反。大立無產階級的新風俗、新習慣,大立毛澤東思想。什麼敬神、拜年、請客、送禮、吃喝玩樂,都統統見鬼去吧!我們工人階級從來沒有這些骯髒的習慣。我們有的是改造舊世界的力量,我們有的是砸爛一切舊制度的革命造反精神。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遺留下來的糜爛貨色,我們要連根鏟除,徹底焚燒。我們是舊世界的批判者,我們是新世界的創造者,讓我們在全國無產階級革命造反派大聯合,展開奪權鬥爭的關鍵時刻,度過一個最最具有歷史意義的新年!」

國務院通知:法定假日新年不放假

僅僅4天之後的1月29日,中央便順應「廣大革命群眾的要求」,發布了新年不放假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

「我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新階段。當前正處在無產階級革命派大聯合,以排山倒海之勢,向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展開全面奪權鬥爭的關鍵時刻。根據廣大革命群眾的要求,為了堅決執行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產的方針,奪取革命、生產雙勝利,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推向新的高潮,國務院決定:一九六七年新年不放假;職工探親假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暫停執行,以後再補。」

就這樣,本來是法定假期就這麼「不放假」了。北京火車站,宣傳車開始反覆廣播該通知。許多準備回家探親的人,立刻到車站售票處退票。從包頭去杭州的一個幹部在北京轉車時聽到廣播,立刻換了回包頭的車票。

臘月二十六日,上海市新成立的人民公社規定,過年不準提前發工資。也就是說,誰也別想放假。2月8日除夕,上海的街頭沒有喜慶祥和的過年氣氛,只有「中央文革小組來電」「一月革命萬歲」「砸爛某某的狗頭」「火燒、炮打、揪出」……的標語橫幅和大字報到處可見。持續了十餘年的「革命化新年」拉開了序幕。

耐人尋味的決定:炮擊金門暫停,讓蔣軍官兵過新年

在1967年除夕的寒冷中,唯一暖人的消息來自新華社,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大陸人民不過年,卻讓與自己交戰中的臺灣官兵過年。新華社如此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司令部發言人今天宣布:「為了讓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的祖國同胞以及國民黨軍官兵們過新年,福建前線炮兵部隊奉命在二月九日和十一日兩個單日停止炮擊,以示關懷。」

「革命化的新年」過了十年


「紅燈記」,革命樣板戲取代傳統戲劇

過年革命:唱語錄歌不准放鞭炮。

過年的政治化是「革命時代」的首要特徵。「過革命化新年」是很時髦的一句口號。過年期間「抓革命、促生產」是全國性的行動。不少地方還要求大家以「革命加拚命」的精神,加班加點幹革命。在廣大農村,「農業學大寨」、移山填海、開溝挖渠、大修水利、大造梯田是過年的一景,到處是紅旗招展,人流如潮。當時,有的農家門上就寫著「三十不停戰,初一堅持干」的對聯。並且實行「五不准」:即不准放鞭炮、不准燒香拜佛、不准滾龍舞獅、不准大吃大喝鋪張浪費、不准賭博。

除了工作以外,就是號召大家憶苦思甜。為了讓大家牢記「舊社會的苦」,每逢年關將至一些機關或企事業單位的食堂就弄來野菜、樹根,加上玉米糊、地瓜干之類的東西煮成粥,讓全體員工品嚐。大年三十晚上廣播裡就會播放電影《白毛女》的插曲,「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的歌聲,把人們一下子帶進了「萬惡的舊社會」。

十年間,最典型的過年場面是:一家人圍坐在毛像下吃年夜飯。飯前,要召開一次鬥私批修的家庭會,做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子女相互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兒女也可以向父母「開炮」,最後全家人把思想統一在「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光輝教導」上。時鐘敲響12點,「爸爸同志,媽媽同志,新年好!」子女常常這樣給父母拜年。

初一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家人高舉「紅寶書」,面向毛像,合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和其他語錄歌,最後敬祝「偉大領袖」萬壽無疆。春聯還是照貼不誤,但傳統的吉祥語言不見了,代之以「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不忘毛主席」、「東風浩蕩革命形勢無限好,紅旗招展生產戰線氣象新」之類的政治語言。鄰居們之間拜年鞠躬拱手的老禮不見了,「恭喜發財」之類的吉利話沒有了,見面只是握握手和道聲「過年好」或「新年好」。「祝你今年能夠上北京,見到毛主席」也是常用的祝福語。

農村過年移風易俗看革命現代戲

在農村,正月裡的社戲、娛樂活動也都革了命,民間許多歡慶新年的傳統活動和儀式,如扎花燈、舞龍、耍獅子等,都銷聲匿跡了。取而代之的是革命樣板戲,高蹺上的才子佳人、英雄好漢變成樣板戲裡的楊子榮、李玉和、李鐵梅、沙奶奶、阿慶嫂。

知青回憶:心底呼喚一個闔家團圓的過年

過年不放假,不能與親人在一起,對於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來說,難免感覺特別苦澀。在農村,要吃憶苦飯,請老貧農憶苦思甜,開批判會。即便溜回城市,街上也是冷冷清清,只有革命的紅旗滿天飄。沒有鞭炮、沒有團圓的年夜飯,沒有聯歡會,收音機裡只有鋼琴伴唱的《紅燈記》。一位父親被關入「牛棚」的知青如此寫到:六七十年代的新年,有多少個家庭在妻離子散、天各一方中度過的。在思念父母親人時,則默默背誦毛澤東的教導:「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面對有「問題」的父母,則要自覺地鬥私批修,在思想上與之劃清界限,並盡量不去想念他們。孤獨和寂寞,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產物,缺少歡樂,沒有祥和,很多古老的節日,名存實亡。人們在心底呼喚一個合家團聚、愉快幸福的新年。

(本文略有刪節)



来源:騰訊網<共和國辭典>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