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大陸學者劉小楓在一場讀書會活動中,稱毛澤東是開國「國父」,並稱文化大革命是「人民民主」、美國的平等是在中國的刺激下發生的等等,這些論調引發輿論界中的非議,尤其是自由派學者的強烈質疑。
近年來大陸學界和媒體界結合日趨緊密,頻頻通過講座或讀書會形式,表達對當下時政問題的態度。最近一期的「鳳凰網讀書會」以「共和,中國的百年之累」為題,邀請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人博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小楓坐而論道,評論近百年來中國爭取共和憲政的歷程。
輿論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劉小楓身上。自1980年代在中國大陸學界嶄露頭角以來,現年57歲的劉小楓出版多部專著,並主持了若乾大型學術叢書的翻譯和引進,因此至今在思想史和神學領域內享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儘管二十多年來他的學術興趣幾度轉移,但多數學界中人對劉小楓的學識和著述抱正面態度。
但是在5月15日的讀書會上,劉小楓的若干論點,經「鳳凰網讀書會」微博披露和事後文字記錄公開,在公共輿論上引發非議。
最大的爭議之處,是劉小楓提出「憲政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評價毛澤東」,這本身還不構成問題,但隨後,他明確表示「誰是中國現代的國父呢?從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中考慮,蔣介石已經被開出去了,那我們說是孫中山接著毛澤東,孫中山比起毛澤東差十萬八千里。毛澤東的功績大家都要承認。」
既然已經尊毛澤東為國父,劉小楓接下來批評稱,「我們中國現在對於一個國父的評價是極為分裂的,一部分人恨的不得了,一部分人愛的不得了,我們可以說這是精神上的內戰。我們看一下,哪個一個民族國家的國父,是有一半人恨他一半人愛他的?這不是很奇怪嗎?」
此外,劉小楓還為中共官方已經否定的「文化大革命」鳴不平,稱「文化大革命當然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基本理念是平等,美國平等,我還要比它更平等。」他甚至進一步宣稱,「美國黑人運動是在什麼時候發動?文化大革命。所以嚴格來講,美國人的平等還是在中國的刺激下出來的。」
除了對毛澤東和文革的評價,劉小楓在演講中還有不少引起爭議的觀點,例如稱末代港督之所以要推進所謂的香港民主,是為了給中國出難題;以及「國際法是什麼玩意兒?國際法就是強權制度。」「我告訴大家什麼叫做漢奸理論,漢奸理論就是說,中國老統一不了,日本幫我們,這就是漢奸」等等。
劉小楓在演講中多次提到法國,但出現了明顯的史實錯誤,例如稱「法國大革命後期的啟蒙運動」、法國革命之後的復辟是拿破崙的統治,而拿破崙立憲是「絕對君主王權」的產物等等。
劉小楓對毛澤東和文革的同情態度,引來了反對者的嚴厲批評。學術體制之外的作者銳氣更盛,文史學者施京吾在微博上批評稱:劉小楓的「國父理論」和所謂的「國家理由」,所依崇的政治資源,幾乎完全是納粹理論的中國化。而公然以納粹思想作為自己精神底色的有兩人,一個是韓毓海,一個是劉小楓。
旅法學者蔡崇國也認為,劉小楓說中國最重要是有大政治領袖,和海德格爾支持納粹驚人一致。而今天要新毛,唯一的出路是最嚴厲的控制加個人崇拜,回到極權的空想。
青年學者羽戈稱,劉小楓對毛的態度一直飄移,他曾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稱毛是自由主義者,如今譽毛為國父,這不是思想的變遷,說到底,毛只是他的工具,甚至學術只是他的工具。
此外,還有一些學界中人不指名地批評或質疑,北京萬聖書園創辦人劉蘇裡憤怒指責,「這個國度的知識人競相邀寵,認賊作父,史無其匹,來無追者也。嗚呼!」
但是微博上也並非一面倒的批評,偶爾有支持聲音。例如新生代左派中網名「南渝霜華」 的博士生認為,「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父,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價值判斷問題,而是事實問題。你可以說父親的能力有不足,可以說父親脾氣不好,甚至走不出俄狄浦斯情結,但血脈相連的事實卻是無法否認的。」
自從中共1981年發表《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來,由於檔案不夠公開、以及當局一直試圖壓制相關研究和討論,對毛澤東和文革的評價不僅沒有達到當局試圖「蓋棺定論」的效果,反而爭議越來越大。習近平上臺之後,「兩個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等論調被解讀為間接崇毛,《求是》、《環球時報》等官方喉舌也頻頻發文反擊「去毛化」,未來大陸政局全面左轉的可能性顯著增加。
在這種背景下,公共輿論界圍繞毛澤東評價問題也日趨分裂,官方傳統的「三七開」已經鮮有人提及,偏自由派的學者和媒體疾呼要求解密開放檔案,重新評價毛澤東,而以「烏有之鄉」為代表的傳統左派近期調門高漲,同樣要求重新評價,只不過要完全恢復毛澤東的正統地位。而主要活躍在大學、備受當局器重的新左派則旁敲側擊地呼籲正視文革中的「正面資源」。各方角力正在進入「圖窮匕見」的新階段。劉小楓的「國父論」,其實並不自今日始,卻是這堆乾柴上的又一顆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