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對阿拉伯數字的古怪寫法(組圖)

作者:倪方六 發表:2013-05-04 13: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2-3-4-5-6-7-8-9-0,這10個字阿拉伯數字,現代幾乎每天都少不了與它們打交道,再熟悉不過了。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中國古人的筆下,這10個數字的寫法並不一樣的,甚至完全不同,今天看了像天書。不是特別說明,根本不會認為是阿拉伯數字。

1949年後,在考古中至少有兩次發現,證明了這一點。

阿拉伯數字,其實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而是印度人發明的,應該叫「印度數字」;但因為歐洲人是從阿拉伯人那來學來的,所以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現代金融界全球通行的阿拉伯數字結構是歐洲人的改進型寫法。

阿拉伯數字最早在何時傳入中國?目前並無確證。但已知的,先後有兩次:第一次在公元八世紀初的唐代,傳入了中國,不久即失傳;第二次大概在13到14世紀的元代。但中國古人對這些數字並不感興趣,還是覺得一橫二橫三橫好用,拒絕使用這些「洋字碼」,真正得到正式推廣運用,距今僅一百餘年。

近年考古發現最早的阿拉伯數字,就是在元代。1956冬,在陝西西安東北角發現了斡耳垛元代西王府舊址,1957年春,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對這個遺址進行了勘查。在夯土臺基中發現了五塊基本相同的方形鐵板(見下圖),長寬各14.2厘米、厚1.5厘米,其中四塊鐵板系放在兩塊方石(石函)之中。這五塊鐵板上面,便鑄有阿拉伯數字,古代數學史專家李儼當年曾就此進行了細緻的考證,認為這便是古人所說的「阿拉伯幻方」,上面就是阿拉伯數字。不久,李撰寫了一篇《拉伯數碼字傳到中國來的歷史》論文,發表在1957年10月號《數學通報》上。

                 

幻方,也叫縱橫圖,它的特點是將 個數字排成正方形,使縱行、橫行和對角線斜線上的數字的總和都相等,六縱六橫的幻方,又叫「六六圖」。

                   

在西安發現的阿拉伯數字是元代人寫的,十多年後,又發現了明人筆下的阿拉伯數字。發現地點,竟然就在靠10個阿拉伯數字吃飯、影響全球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市陸家咀。這個發現,不能說沒有意思,使用阿拉伯數字最多的地方,竟然發現了古老的阿拉伯數字,是不是冥冥之中有一種暗示,或是巧合?這次發現發生在1969年「十年內亂」時期,但一直到1985年,正式的考古報告才出現。在這一年《考古》第6期上(總第213期)上,由王正書執筆,以「上海博物館」名義發表了《上海浦東明陸氏墓記述》。現在的陸家咀為何得名?就是因在明代中期,這裡是當時的官宦之家、「詞臣」陸深家族的居住地,陸深及其家族墓地也都在附近。

陸深的墓並非是正常的考古發掘,而是當時搞人防工程的需要,未得文物部門批准,在一天夜裡當地擅自掘開的。可能由於墓穴建造十分講究,棺槨密封結實,其中有一口棺材內的屍體竟然還沒有腐爛,與剛下葬一樣,實是奇事。上海博物館聽說後,趕緊派人前去清理,這才發現明人寫的阿拉伯數字。

這些數字也是一塊幻方上,從元、明兩代的寫法上看,當時阿拉伯數字寫法的差別並不大,但與現代的寫法差別就大了,有的完全不一樣。

為了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瞭解,我將在中國考古中發現的元(上一排)、明(下一排)阿伯數字寫法對比——

     1     2    3   4     5    6    7    8    9    0

   



来源:歷史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