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民眼中的「法蘭西印象」


在中國草根網民的視野中,「法國印象」處於明顯的分裂當中。要論正面評價,「浪漫」二字首當其衝,其次便是香奈兒、愛馬仕、拉菲酒莊等一長串耳熟能詳的品牌,以及盧浮宮、香榭麗舍、凡爾賽等旅遊勝地。但在這種「美輪美奐」的浮華背後,負面觀感仍然是深入人心的,以一種同樣非理性的輕蔑態度表現出來,這和一百年前中國人對法國的熱切甚至盲目的期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作為希拉克和薩科齊的後任,現任法國總統奧朗德的訪華之行並不輕鬆。儘管PPR集團向中國捐贈圓明園兔首和鼠首,以一種極具象征意義的方式為法中關係送上大禮,抹平了2009年以來因佳士得拍賣而起的風波,但奧朗德並沒有在中國新興媒體上爭得特別的一席之地,即便是80億美元的空客訂單,和雅安地震相比,也並不值得大書特書。

然而,這種冷淡也並不是針對奧朗德本人的敵意,毋寧說是絕大多數外國元首訪華的常規待遇。微博等新興媒體在相當大程度上是「自定議程」的,和黨報及各地都市報的「規定動作」保持距離。在這種平淡背景下,觀察「中國人眼中的法國」,或許有更加真實的一面。

在採訪奧朗德總統之前,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芮成鋼在他自己的微博賬號上發出一條邀請,向網友徵集問題——「你喜歡法國嗎? 提到法國,你會聯想到什麼?你對法國,有著什麼樣的印象? 法國總統奧朗德首次訪問中國,你最希望他回答的問題又是什麼?」在24小時內,有大約1800條留言回覆,涉及到關於法國的方方面面。這1800條留言,或許可以作為一個樣本,從中觀察普通中國網民對法國的印象。

有趣的是,或許是由於芮成鋼的採訪風格富有爭議的緣故,他的這條邀請並沒有得到微博上眾多意見領袖的呼應。1800條留言中,90%以上都來自於沒有實名認證的草根網民,同樣90%屬於「直接評論」(不依賴其他賬號轉發),這或許也更有代表性地體現了中國民間的情緒。

在形形色色的問題中,可以大致歸納為十個方面,分別是:「浪漫」民族性格、旅遊、美酒美食奢侈品、治安、同性戀法案、武器禁運、留學教育、富人稅、總統個人生活(前女友與現女友)、歷史問題(侵華、達賴、中日關係等)。

從關鍵詞的提及次數上來看,反響最強烈的是法國的社會治安問題,尤其是中國人在旅法期間受到的暴力侵害。在所有留言中,粗略統計至少提及兩百次以上。在這一點上,無論是留法學生還是遊客,都有強烈不滿。例如網友留言:「去年我在法國旅遊也遭到過匪徒飛車搶劫,損失慘重。因此,我十分關注中國遊客在法國頻遭盜竊的事件。法國警方的懈怠處理和政府不能及時制止和懲戒罪犯,導致受害現象屢禁不止。我很想知道法國政府將如何採取措施維護國家治安和國外遊客的人身財產安全。」(@墨_檀)

還有旅法網友質疑法國的相關社會政策,稱「在巴黎住過三年,對這個城市又愛又恨。可怕的社會治安,黑人和阿人小青年搶Iphone,搶包,打人;不明白這個國家的移民政策的初衷是什麼?鼓勵黑人,阿人生孩子,然後政府給他們補助,在等著他們長大成人接著搶劫打人?一味的增加稅收,但是很多都用給這些人?替很多人覺得不公平。」(@蕾蕾阿拉蕾大蕾蕾大蕾)

緊隨治安問題不滿情緒之後的,則是長期以來中國人對法國的一種美好「偏見」——法蘭西的浪漫。這種印象往往和美酒美食、奢侈品、文化遺產、自然風光結合在一起抒發出來,但是「浪漫」一詞,則毫無疑問是中國人對法國的典型正面觀感,在芮成鋼微博留言中,也出現了上百次。

事實上,相當部分的法國人對中國人的這種莫名好感都覺得驚訝,甚至有輕微的尷尬,因為在法國日常生活中,說某人「romantique」,暗含著此人多情、風流、甚至私生活放縱之意,但和紅酒、美食、盧浮宮關係不大。也有中國人意識到這種誤解,呼籲「別再說法國人浪漫了! 連法國人自己聽了都要笑!」(@Eva-老煙槍不帶火)但這種美好的「偏見」,仍然存在於大多人對法友好的中國人心目當中。

再其次,令人最感到意外的是,法國最近剛剛通過的同性戀結婚法案在中國網民心中也激起了不小波瀾,以關鍵詞提及次數來看,幾乎僅次於治安問題,和「浪漫」不相上下,也達到了上百次之多。儘管在中國各種媒體上,「同性戀」仍然是一個無法拿上台面正式討論的問題,但並不意味著相關人群可以直接無視。在法國將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之際,奧朗德訪華也成了這種社會情緒宣泄的一個突破口。有網友呼籲「相比較經濟來說人權問題以及人們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想想您身邊的中國同性戀朋友吧,他們其實並不快樂!」(@原本是好孩子)

此外,法國作為中國學生海外留學的最大目的地國之一,仍然面臨著需求與反饋的落差局面。不少聲音呼籲法國當局放寬簽證政策,為更多的學生和遊客創造便利條件。或許奧朗德已經從多種渠道聽到了這種聲音,他在26日的上海交通大學演講中,已經許下了「(學生)簽證流程必須加快」的承諾。

在某種意義上,奧朗德仍然要為他的前任薩科齊埋單。後者執政期間接連發生的抵制奧運火炬、抵制家樂福、接見達賴喇嘛等事件,仍然在相當一部分中國網民心中留下不快印象,例如有網友提到,「一提到法國就兩個想法,一個是浪漫的代名詞,一個是支持達賴喇嘛」(@還是那個鋒)。這種印象甚至和傳統上中國人對法國的負面觀感結合在一起,成為「傲慢、自大、冷漠、虛偽」的註腳,甚至上升到「法國對中國境外分裂勢力的或明或暗的支持和縱容」的高度(@鄉澗山水)。

在長期的「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育灌輸下,相當一部分中國人具有強烈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心態,反映到對法印象上,會頻頻出現「沒有拿破崙,法國什麼也不是」、「沒落」、「要退出歷史舞臺的國家」等措辭。這種心態,以微博上某草根大號的凶猛「吐槽」最為典型——「由長著一張刻薄的小學教員臉的小社會主義分子領導的穆斯林國家。想當歐洲領導但總失敗,想和美國對著干但總被打臉,想和英德叫板但總被不當回事。第三世界國家窮逼文青兒和左派知識份子的夢想符號,實際是愛佔小便宜吃大虧的歐洲小農意識的集散地。簽證很難,傻+逼才哭著喊著非得去。」(@二逼瓦西裡)

中國長期的意識形態灌輸培育出一種瀰散的、無明確指向的仇外情緒。一些咄咄逼人的指責,未嘗不是「借法國酒杯、澆中國塊壘」,例如有網友向奧朗德提出的問題是「中日如果因為釣魚島開戰,你支持哪一方?」(@朱祿晉)或者「對日本參拜禁(靖)國神社拜鬼行為是什麼看法?」(似水年華ZYZ),甚至「如果法國做不到不願得罪日本人,那就不要來中國,中國人不歡迎。」(@妙吉祥的blog)

當然,同樣是立足中國,在種種情緒宣泄之中,也不乏嚴肅認真的思考,例如「法國和德國是怎樣化解宿仇的,對中,曰兩國外交有什麼啟示。」(@月生荷邊)「當前中國思想政治改革能從法國啟蒙運動中借鑒到什麼?當前中國為什麼產生不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這樣的思想家?」(@勇敢的小小田)「另外還想知道他們在市政規劃上是怎麼做到保護歷史遺蹟的同時又能和新的建築相得益彰的,相比之下,我們國家的歷史遺蹟就一個字,拆!」(魚好多a)

總體來說,在中國草根網民的視野中,「法國印象」處於明顯的分裂當中。要論正面評價,「浪漫」二字首當其衝,其次便是香奈兒、愛馬仕、拉菲酒莊等一長串耳熟能詳的品牌,以及盧浮宮、香榭麗舍、凡爾賽等旅遊勝地。但在這種「美輪美奐」的浮華背後,負面觀感仍然是深入人心的,以一種同樣非理性的輕蔑態度表現出來,這和一百年前中國人對法國的熱切甚至盲目的期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放眼世界,大概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成為中國眼中具有足夠份量的楷模,既不「捧」也不「反」,既有深刻理解又有尖銳批判,法國也不是這樣的幸運者。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