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生態意境(圖)



(網路圖片)

中國古代詩詞洋洋灑灑,篇什眾多。這些集中反映了華夏古典文學偉大成就的瑰寶閃爍著先哲們洞悉世界的智慧光芒,展示了古人多姿多采的藝術情懷。尤其是詩篇內容中所表現出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對自然環境關愛之情,更是難能可貴。

中國古詩詞中對春光綠色的留戀讚美可謂比比皆是、俯首即拾。韓愈在《晚春》中寫道:「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首詩描寫的是晚春的景色,詩人沒有將更多的筆墨放到自然景物上,只是擷取了具有典型意義的草樹、楊花、榆莢,通過對比來昭示春天即將離去。在詩中,花草樹木彷彿也有了靈性,知道明媚的春光即將離去,便以奼紫嫣紅的繁花來留住春天。作者渴望留住春天以及留戀春光的心情躍然紙上。除此而外,中國古詩詞中吟頌春天綠色的詩句是不勝枚舉。如辛棄疾在《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中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蘇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春天孕育著希望,綠色象徵著生命。對「春」和「綠」的嚮往不正是我們如今環境保護所倡導、所追求的生態家園嘛。

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大凡中國古代詩詞的內容多半是與自然山水有著密切關聯的。唐代詩人王維在《桃源行》一詩的開篇中寫道:「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詩中那悠悠搖蕩的漁舟、夾岸的紅桃、蒼翠的春山、澄澈的青溪,讓人彷彿看到了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畫卷。南宋詩人朱熹在《活水亭觀書有感》中寫道:「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尤其是這後兩句,可謂意蘊深刻,其暗喻我們姑且不論,單從字面上理解,其內容與我們如今強調的水源地保護幾乎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啊,沒有天然徑流與活水,我們又怎能見到這源源不斷的清流呢?有著「詩仙」之稱的李白更是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堪稱千古絕唱的山水名句。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以及「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等等,這些豪放而又抒情的詩句,把讀者帶入了「江山如此多嬌」的意境之中,從而更加激起了人們對大自然的親和之心與愛戀之情。
  
古人開明的生態意識不僅僅表現在對青山綠水的讚譽與親近上,還包含著對自然界各種動物的親昵與關愛之情。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亦十分活潑新鮮。這兩句詩上句寫鶯,下句寫燕,正可謂鶯歌燕舞。一個「爭」字將初春時節鳥兒嘰嘰喳喳、爭搶向陽高枝的情景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讀之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同時也更增強了我們人類與自然界生靈萬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其實古人對待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豈止是讚美,更可貴的是提倡保護野生動物的態度和觀念。王建在《寄舊山僧》中「獵人箭底求傷雁,釣戶竿頭乞活魚」的詩句就鮮明地褒揚了憐愛動物、救助生命的行為。其中的「求」和「乞」更是表明詩人愛心的點睛之處。

(文章略有刪減)


来源:中國環境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