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擷圖
「吃時令菜是中華民族食養生的一大瑰寶,這就是我們強調的飲食上應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著名中醫養生專家楊力說,自古《黃帝內經》裡有「司歲備物」這樣一句話,指的是人應遵循大自然的陰陽氣化來採備進食。而春季是各種時令蔬菜上市的好時候,「食歲谷」,就是要多吃時令果菜。
網路擷圖
吃對才是養生
眾所周知,子路、顏回是孔子的兩個學生,有一年冬天,這兩個學生都來看望老師。子路背了一袋春筍,孔子只看了一眼,沒有表現出特別高興的樣子。而顏回是挑了一擔蘿蔔和白菜來,孔子就喜笑顏開地迎了過去。
子路說,老師你偏心眼,我好不容易挨家挨戶地給你找了一袋春筍,結果你不滿意,顏回不就是挑了一擔蘿蔔白菜,你那麼高興。孔子說,子路呀,你讓我寒冬時候吃春筍,寒冬是主收藏的,把我的陽氣都散發出去了,還讓老師過冬嗎?可是顏回給我挑來的是冬天的蘿蔔白菜,這都是冬季的時令菜,我當然高興。子路說,原來這麼回事呀,那我冤枉老師了。
實際上,這個故事很好地闡釋了孔子曾說過的一句話,‘不時,不食’,這就告訴我們,自古食療養生都講究不符合節氣的菜,盡量別吃的原則。
網路擷圖
春天可多吃些苗類和芽類菜
食物是有氣味組成,氣味只有在當令時節,即生長成熟符合節氣,才能得天地之精氣,氣味濃厚,營養價值高。相反,一些反季節的蔬果,違背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寒熱消長規律,從而致食品寒熱不調,氣味混亂,沒有節令的氣質,是徒有其形而無其質。那麼,結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春季應該吃哪些時令的蔬果呢?
首先,在春天,我們應該多吃生發性的食物,幫助人體升溫陽氣,主要包括苗類和芽類,如豆苗、荳芽、蒜苗、春筍、萵筍、香椿、豌豆苗等。另外,春天養陽,可以多吃偏溫陽性的食物,如韭菜,從肉的角度來講,像雞、蛋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春天可吃點野菜,特別是薺菜,由於春天肝氣生發,像一些肝炎或者肝氣比較旺盛、高血壓的人可以吃。
第三,從水果來說,草莓、青梅、杏兒等時令水果大多胃酸,酸入肝,有滋養人體肝的作用。肝虛的人(常精神萎靡)要多吃酸養肝,如果肝實脾虛的人(脾氣較暴躁、消化不好),要增甘減酸。像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請劉備喝酒,就有青梅煮酒論英雄,事實上,青梅具有解酒毒、養肝的功效。
網路擷圖
吃應季食品也需因人而異
春天可以服用一些蜂蜜,這些蜂蜜是由春季的早花釀製的,具有生發和溫補陽氣的作用,尤其是在早上用溫開水衝上一杯蜂蜜水,既能補陽氣,還能潤腸通便。或者蜂蜜加上牛奶,配上幾片燕麥片,當作一頓很豐盛的營養早餐來食用。
不過蜂蜜雖然好,但並不適合任何人,像糖尿病的人就不能隨意服用,或者如果有些人喝完蜂蜜水出現拉肚子等腸胃不適症狀,也說明蜂蜜不適合本身的體質。
除了應季的食物,在春季也可以吃一些常規的食品,如豆漿、山藥、具有明目作用的動物肝臟,但像動物內臟膽固醇比較高,高血脂的患者最好少吃。另外,春季風大,招致風邪容易出現流鼻涕、感冒的症狀,楊力建議,炒菜的時候可以放上一些生薑,起到防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