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白裡透著粉紅的花色,自古以來被國人當做美人代表
杏,也叫做甜梅,依品種不同,有金杏、白杏、紅杏、八達杏、火杏和木杏等之分,是和我們的國花──梅一樣,同屬於薔薇科的一種落葉喬木。高4至9公尺,樹皮呈暗紅棕色,表面有不整齊縱裂紋,幼枝則很光滑。葉片互生,闊卵圓形,先端長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不明顯重鋸齒。花在早春開放,時間比梅花稍晚,同樣在開花後才長出葉片。
是藥是果也是花
花單生,叢集在小枝端,每朵有五瓣,呈白而略帶粉紅色,外形很像大朵的單瓣梅花。果實為核果,呈卵球形而略扁,側面具有一條淺淺凹溝,直徑在3到4公分之間,成熟的時候,呈黃紅色。
果肉和種子不黏結而容易分離,帶著淡淡的甘和酸味,風味不錯,是大陸北方和黃河流域的著名水果。由於大部分都在當地小麥採收的五、六月間成熟,所以又被稱為「麥黃」杏。
種子呈心臟形而略扁,有一種特殊香味,俗稱杏仁,除可炒食和做調味料外,還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等功效,是常用的一種中藥材,以顆粒均勻,飽滿肥厚、味苦、不髮油的為佳。
杏,在我國古代,也被列為五果之一,宋人羅願在他所寫的《爾雅翼》一書裡說:「五果之義,春之果莫先於梅,夏之果莫先於杏,季夏之果莫先於李,秋之果莫先於桃,冬之果莫先於栗。五時之首,寢廟必有薦,而此五果適於其時,故特取之。」說明瞭當時的祭祀方法,夏天是用杏果做為祭品的。
在我國北方,年節剛過的黃曆二月,是農人下田耕種時刻,同時也正是杏花怒放季節,因此把杏當做二月當令之花,稱二月為杏月,並且在月令裡明白告訴人們:「杏花生,種百谷。」自古以來,農人就是根據杏花是否開放,來決定耕種的適當時機。
杏壇飄香
我們中國人種植杏樹的歷史,似乎已經相當久遠,這可從許多古書上的記載看出。如戰國時代有名的大哲學家莊子,在他的著作裡,就曾經記載孔子在今天山東省曲阜縣聖廟殿前講學的情形:「孔子游乎輜惟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可見當時那裡遍植著不少杏樹。演變至今,凡是講學的地方,都叫做「杏壇」了!
杏林春曉
三國時代,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叫做董奉。他本來是福建侯官人,由於有一天前往交州拜訪在那裡做官的朋友,意外的救了老友一命,而被留下在附近風景優美的盧山定居下來,以行醫替人看病為生。一天晚上,當他正在燈下看書時,突然從山腰間傳來陣陣、斷斷續續的虎哭聲,董奉覺得很奇怪,就提了燈上山探個究竟。
沿著山路走了很久,他才找到聲音來源,原來是一頭母老虎伏臥在地上呻吟,好像很痛苦的樣子,旁邊還有一隻小老虎,焦急地圍繞打轉。董奉想母老虎一定是受傷或病重了,就輕輕地上前摸一摸老虎肚子,又看看它的眼睛,瞭解情況以後,對小老虎說:「不要哭!我會設法把你母親醫好的。」說完匆匆跑回家,抓了幾種藥草,回到山上餵食母老虎。
事後,一連幾天,他都細心前往照顧,母老虎的病因此很快好轉起來。一天,當他再度上山,發現老虎母子都不見時,董奉知道老虎的病已經完全好了,心中也感到十分欣慰。
這件事,董奉並沒有放在心上,他仍然照常為人看病。由於醫術很高明,而且他替人治病抓藥,從不收病家錢財,只要求病好以後,在他住的山上種植杏樹,病重的種五棵,病輕的種一棵,所以遠近病人都找他醫治。而他家附近的杏樹,幾年下來也蓊鬱成林,每年二、三月間,白裡透著粉紅的杏花,開得滿山遍谷,遠遠看去一片燦爛花海,光耀奪目,令人心曠神怡。花期過後,樹上又結滿了金黃透亮,香甜多汁的杏子。
董奉除了用這些杏子和杏仁為人治病以外,同時也把多餘的杏果,賣給附近人家。不過,他賣杏子的方法也十分特別──只要人家帶穀子上山,放進杏林旁的穀倉裡,就可以隨意採摘等量杏子回去。杏林雖然沒人看守,可是由於大家都很敬重他,所以也從未有人作出欺騙他的事。只有一次,一個外地小偷,進入杏林,偷了滿袋子杏果正要離開的時候,忽然聽到身後發出「呼!呼!」的叫聲,回頭一看,「天呀!」是一隻老虎怒目而視,嚇得他拔腿就跑,直喊救命。聽說那老虎,就是以前董奉治好的那只,它為了報恩,竟自動在杏林裡擔任守衛工作呢!
董奉一個人吃不了換來的那麼多穀子,平時就把多餘的拿到山下幫助窮人;遇到天災收成不好的時候,也將穀子運到災區裡救濟災民,經年累月下來,被他治好和救濟過的人,真是多不勝數。因此,遠遠近近的人,都尊稱他為「董仙」,而把他居住的地方叫做「董仙杏林」。也因為這樣,一直到今天,大家還用「春滿杏林」之類的話,來稱頌濟世活人的醫生。
牧童遙指杏花村
談到杏花,我們最常聯想到的是杏花村,由杏花村又會想到酒店,這是因為受了一首詩的影響。
唐朝大詩人杜牧,一次在旅途中趕路,正好碰到清明節,天又下著小雨。看到處處都是掃墓祭祖的人,自己卻仍在他鄉奔波,心裏感到十分難受,很想喝點酒解解鄉愁。可是,身在異鄉,又不知道哪裡才有。正納悶,迎面來個放牛小孩,便硬著頭皮上前打聽。牧童指著遠遠開滿杏花的村子說:「那邊!」好不容易找到了酒店,叫來酒菜,幾杯下肚,醺醺然地,便把心中感受寫下來,沒想到竟成為傳誦千古的絕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事實上,在杏花煙雨之中,尋歡買醉的人,恐怕在未飲之前,已被眼前美景給陶醉了!何況,杏花白裡透著粉紅的花色,自古以來,還被國人當做美人代表,如:「杏」臉桃腮、紅「杏」出牆……,以及把唐代大美人──楊貴妃捧為杏月的花神,帶給人無邊春思呢!
迎風招展一樹杏
楊貴妃,本名楊太真,後來改名楊玉環,原是民間女子,因為被做官的收為義女,帶到長安,才做了唐玄宗第八個兒子──壽王瑁的妃子。不久又被公公玄宗看上,先要她出宮當女道士,再入宮為嬪妃,最後更正式冊封為貴妃。由於善歌舞,性聰穎,所以大受玄宗寵愛,她的家人也因此得勢而權貴天下。
到了安祿山造反叛亂,玄宗皇帝帶著她出奔四川,走到馬嵬坡,當龍武將軍陳玄禮軍隊,重重包圍玄宗行宮時,他們以楊貴妃和其從兄楊國忠亂國為由,先殺楊國忠,再要求玄宗賜貴妃自縊。可憐一代艷姬,年僅卅八歲就這樣吊死在路祠旁邊的杏樹上。等到安祿山之亂平定以後,玄宗皇帝趕來準備為她移葬時,楊貴妃已經是肌膚殘盡的一堆白骨,只留下迎風招展的一樹杏花了!
豈能言而無「杏」
杏,因為和「幸」、「信」同音,所以也常被隱喻為「幸運」和「信用」的意思。
以前有一個名叫趙清獻的人,被派到四川做官,公余在酒館裡作樂,看上一位頭帶杏花的歌妓,非常喜歡,就戲弄她說:「頭上杏花真有幸!」沒想到那位歌妓竟也不甘示弱地朝著他說:「枝間梅子豈無媒?」
還有一位名叫崔羅什的才子,年紀輕輕的就被重用,派到一個地方做官,赴任途中,在一處荒郊野外裡,遇到紅門粉壁樓閣的住家,出來一位女婢硬邀他去見女主人。崔羅什以公務在身為由加以婉拒,可是最後經不起婢女一再懇求,只好跟著進去。起先他心裏有點怕怕的,可是當見到如花似玉的女主人,並且與之長談以後,卻萌生了感情。離去之前,倆人還交換信物,相約十年以後再見面。哪裡知道依依不舍地告辭出來,上馬才走幾步,回頭一看竟找不到樓閣,只見一座很大的墳墓留在那兒,心中大驚的崔羅什,趕緊下馬祭拜一番。
後來崔羅什愈做愈大,事情一多,漸漸地也就把這事給淡忘了。一直到約定的第十年,他才又猛然想起相約見面的事。然而那時他遠在千里之外,並且公務實在繁忙,根本不可能分身前往,心中因此深感不安。一天自己一個人坐在庭院中,吃杏果,又想起十年前的那段奇遇,正陶醉間,門卒忽然進來通報:「女郎來信囉!」也不知是興奮還是驚嚇過度,他竟應聲倒地,連一個杏果都沒吃完就死了!
故事當然可能是後人編造的,不過,卻可以看出古人確把「杏」當成信用的「信」物。
近年來,由於農業專家們的努力,使得原產於溫帶地區的水果,如:蘋果、水蜜桃、廿世紀梨等,都能在臺灣的中高海拔地區栽種成功,自行生產,可是同居於溫帶植物的杏樹,卻仍然難得一見。看來,董仙杏林勝景,只有遠赴神州,重返故鄉,才能一睹真面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