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件古隨國銅器 曾隨之謎或將破解(圖)



湖北隨州文峰塔墓地發掘的青銅戈,表面有清晰的九字銘文「隨大司馬獻有之行戈」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25日,經過長達一年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隨州文峰塔墓地的考古工作落下帷幕。墓地出土了一把帶有「隨」字銘文的銅戈,是首次經科學發掘出土的第一件隨國銅器

此次隨州文峰塔墓地先後發掘墓葬66座,其中土坑墓54座、磚室墓12座,車馬坑2座、馬坑1座。發掘出的遺物,有銅、陶、瓷、漆木、骨、皮革、玉石等各類質地的文物1027件套,大多出自中小型墓葬。其中銅器577件,器類主要有鼎、簠、簋、方壺、缶、甗、鑒、盤、匜等。部分銅器上有銘文「曾」、「曾子」、「曾公子」及「曾孫」等,根據銘文可知,土坑墓葬大多為曾國墓葬。陶器皆破損,主要為仿銅陶禮器,器類主要有鼎、簠、簋、盤、匜等。由器物形制而知,應屬東周時期。文峰塔墓地主要為春秋中晚期曾國貴族墓葬,也有少量戰國晚期的楚墓。根據銘文判定,大多數春秋至戰國中期土坑墓的國屬應為曾。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黃鳳春介紹,本次文峰塔墓地發掘所獲遺物眾多,創造多個第一,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其中,最重大的發現是在21號墓中,與一批帶曾字銘文銅器一同出土的一把珍貴的青銅戈。銅戈表面有清晰的九字銘文「隨大司馬獻有之行戈」。黃鳳春說,「隨」字在此應作為國名來理解,隨國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重要姬姓古國,其中心區域位於漢東地區的今隨州市。這把銅戈的出土為什麼意義重大?黃鳳春解釋,長期以來,古隨國轄境內出土的多為曾國銘文銅器,而非隨國銘文銅器。曾、隨到底是一國兩名,還是兩個國?這是困擾了學術界30多年的謎團。而這把帶有「隨」字銘文的銅戈無疑將這項研究推進了一大步。

除此之外,文峰塔墓地首次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晚期的曾國墓葬,出土了大批帶有曾字銘文的銅器,首次在隨州境內發現曾國車馬坑,這些對判定墓葬屬國、墓主身份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對認識和揭示春秋曾國車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而文峰塔墓地罕見的「亞」字形墓葬,也是首次在湖北發現,這一過去未曾見過的墓葬形制,刷新了湖北境內已有的東周墓葬形制。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