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是中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分析師認為,服務業將超過製造業成為對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最大的領域。中國官方統計數字顯示,去年服務業佔中國GDP的比重為44.6%,非常接近製造業的45.3%。
此前已出現過一個重要的轉折點。2011年,包括交通、批發、零售、酒店、餐飲、金融、房地產和科研在內的服務業的就業人口比例首次超過所有其他行業,高於製造業的29.5%和農業的34.8%。
因為服務業被視為增加消費的關鍵,所以很多人認為中國將跨過另一道門檻。正如11月份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文章所述,「儘管中國消費者仍很節儉,但在2013年,或許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將最終由投資驅動型轉變為消費拉動型。」
中國國家統計局(NBS)的數據顯示,消費正在追上出口和投資,成為推動GDP增長的力量。該機構表示,2011年中國的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1.6%,2012年為51.8%。
人們都認為,中國經濟只能選擇可持續增長模式,即消費拉動模式。觀察家們認為,中國正在朝正確的方向轉變。
他們錯了。新中國建立之初的那些年裡,消費通常佔到GDP的60%。2011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了35%。去年,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提高了幾個百分點,至少大多數分析師是這麼認為的。然而,即使這是事實,現在也沒有哪個國家的消費佔經濟的比重低於中國。
不管是批評者還是支持者,都注意到上個季度中國增長率有所提高。儘管眼下已出現增長乏力的跡象,但復甦卻依然在繼續。增長態勢好轉的原因不難解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致力於為新的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項目投入大量資金。因此,不太可能像中國政府所宣稱的那樣,去年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中國官員似乎並未對消費拉動型增長的說法提供佐證。中共官方出版物《人民日報》(People’s Daily)週三報導稱,國家信息中心(SIC)預計今年會實現很高的增長率,原因就在於「大規模追加投資」,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方面。用這家中國主要報紙的話來說:「這將成為今年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那麼,去年增長的原因是什麼?國家信息中心指出,2012年30.9萬億元人民幣(約合4.92萬億美元)的政府支出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這個數字甚至可能是比較保守的。
可能的情況是,政府支出項目為服務業帶來的增長高於製造業,但所有這些支出都是明顯不利於消費的。這點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一旦將擬制交易從數據中剔除,出口增長似乎就會不穩固,沒有誰認為投資拉動型增長是可持續的。新項目嚴格來說是能夠創造GDP的,但中國已經有太多的「鬼城」(各種設施齊全但沒人居住的地方),而且很多地方都開通了高鐵。這些不能成功的項目反過來又會生成債務。中國債務對GDP的比例達到令人擔憂的90%,如果算上所謂的「隱性債務」的話,這一比例甚至高達160%。
因此,中國需要提高消費對增長的拉動作用。然而,低消費不僅是中國目前增長模式的一個可矯正的特徵,更是這一模式的必然結果。如果中國政府不下大力氣來改變此模式,消費的作用就不會顯著提高。
中國需要快速改變這一模式,因為中國三十年驚人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已不存在。中國不再繼續改革,目前的國際環境也不太有利,「人口紅利」(佔比很高的勞動人口)也已消失。
因此,中國處於一個新的超級週期,而這次則是下行週期。正是在這種不利環境而非過去三十年的有利環境下,中國領導人必須採取行動。換言之,他們不再能夠順風而行;展望未來,他們將必須在逆境中取得成功。
因此,最近消費拉動型增長出現逆轉,對中國而言是個相當嚴重的問題。有關中國經濟的最大「不實之言」就是,服務業發展帶來的消費增加,將成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不幸的是,事實可能正好相反。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