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蛇」
「蛇」的古體字是「它」,《說文》小篆「它」的寫法,便露出蛇的原形,上面不是寶蓋頭,而是一條大蛇的頭,下面的「匕」一彎鉤是蛇身及尾部,後世書法家稱之為龍尾鉤。因此,「它」是「蛇」的本字,從「蟲」的「蛇」其實是後起字。而《說文解字注》中對蛇的註釋為:「它,蟲也。從蟲而長,像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洪荒時代,蛇曳尾而行,是人類生存的一大敵患,「無它乎?」「無它」,即「無蛇」,等於現代口頭語親友相見問候「你好嗎」。殷王武丁年代,龜甲文出現,尚有「無它」的占卜。《後漢書·馬援傳》中則有「望見吉,欲問百春無它否」之句,直比「歲月靜好」之願。如此看來,古人用「無它乎?」來相互問候平安,很實在。
祥「蛇」神話
蛇,在中國被視為初民時代最強有力的圖騰之一,並被認為是龍的前身。聞一多先生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接受了獸類的腳、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而成的。
《詩經·鴻雁之什·斯干》認為夢見蛇是生女孩的吉兆:「維虺維蛇,女子之祥」。而女媧、伏羲作為上古神話中的創世紀者,其人首蛇神形象更是頻繁出現,如《楚辭·天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王逸註:「女媧人頭蛇身。」《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郭璞云:「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藝文類聚》卷十一:「太昊帝庖羲氏,風姓也,蛇身人首」、「帝女媧氏,亦風姓也,作笙簧,亦蛇身人首」、「或雲二皇,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靈。」
我們可以在唐代李冗的《獨異志》中,看到較為完整的伏羲女媧的兄妹的神話故事:「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其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是煙即合,其妹前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時人取婦執扇,像其事也。」
創世之「蛇」
在中西方創世神話中,「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前文已經談到,人首蛇神的伏羲、女媧是中國創世神話中的形象。在《聖經》裡,夏娃受蛇的誘惑吃了能辨別善惡的果子,致使神怒,被趕出伊甸園。後世神學家苦苦解析,為何神創造的至善的世界,會出現蛇來引發人類的惡,而依照聖·奧古斯丁的解釋,是上帝給人以自由,來選擇善或惡,因此,蛇雖引惡,卻也帶來了最初的自由。
在「人類的世紀」的希臘神話中,曾這樣記敘道:黑鐵時代是宙斯創造的第四紀的種族。這時的人類全是罪惡的,他們夜以繼日地憂慮,惡人可害善良,致使至善的左手執蛇,右手執火炬的女神離開人世,回到了永恆的神祇中去,給人類留下了看不到邊際的悲哀。
與此同時,還有厄喀德那,即是一個半人半蛇的大蛇。他與地之女神的最小的孩子堤半結合,生下了勒耳那水蛇(九頭蛇怪)、涅墨亞獅子、喀邁拉(噴火的妖怪,獅頭,羊身,蛇尾)、斯芬克斯(獅身人面獸)等妖怪。雖然蛇帶來妖怪,但縱觀人類歷史,正是這些邪惡的存在,推動人類一步一步走向善,實在饒有意味。
神「蛇」奇兆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有一年草原上鼠害成災並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蛇勇敢地消滅了鼠害,同時獻膽醫治了很多疾病。天神深為感激,賜予生肖第六輪屬相,並因其身形似龍被譽為「小龍」。
作為先民圖騰物的蛇,很早就已被納入了符瑞系統,以其現身,向世人傳達著祥瑞災異,而這種祥災,一開始表現在高堂之上,舉例如下:
《左傳·莊公》曰:初,內蛇與外蛇斗於鄭南門之中,內蛇死。六年而厲公入。
《漢書》曰:高祖以亭長送徒驪山,夜行,經豐西大澤,有大蛇當道,把劍斬之,遂行。後人至者,見一老嫗哭蛇,曰:「此白帝子也,向赤帝子過而殺之。」媼因忽然不復見。
在第一篇中,蛇的出現預示著重大政治事件的發生。後一篇當為歷代君王常用的讖緯之術,雖只是漢高祖杜撰出來、用以神化自己的附會之辭,卻也可見蛇與俗世神話的緊密聯繫。
《太平廣記》中,另有一則「見蛇吉祥」的故事:
張承之母孫氏懷承之時,乘輕舟游於江浦之際,忽有白蛇長三丈,騰入舟中。母祝曰:「君為吉祥,勿毒噬我。」乃篋而將還,置諸房內。一宿視之,不復見蛇,嗟而惜之。鄰人相謂日;「昨見張家有一白鶴,聳翩凌雲。」以告承母,使筮之。卜人曰:「此吉祥也。蛇鶴延年之物,從室入雲,自卑升高之像也。昔吳王闔閭葬其妹,殉以美女,名劍寶物,窮江南之富。未及十七年,雕雲覆於溪谷,美女游於街上,白鶴翔於林中,白虎嘯於山側,皆是昔之精靈。今出世,當使子孫位超臣極,擅名江表。若生子,可以為名。」及承生,名白鶴,承生昭,位至垂相。為輔吳將軍。年逾九十,蛇鶴之祥也。
譚「蛇」言義
作為圖騰聖物的蛇,民間就有流傳甚廣的「救蟻得狀元之中,埋蛇得宰相之榮」之說。
六朝志怪中與蛇有關的因果報應故事,不絕於篇,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如《竇武》一篇:
後漢竇武母產武而並產一蛇。送之野外,後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捧草而出,逕至喪所。以頭擊柩,涕血皆流。俯仰詰屈,若哀泣之容,有頃而出。時人知為竇氏之祥。
後來竇武果然父憑女貴,成為東漢時期最炙手可熱的外戚權貴。
再如《邛都老姥》:
益州邛都縣有老姥家貧孤獨。每食,則有小蛇,頭上有角,在泮之間,姥憐而飼之,後漸漸長大丈餘。縣令有馬,忽被蛇吸之。令因大怒,收姥。姥雲,在床下。遂令人發掘,愈深而無所見。縣令乃殺姥。其蛇因夢於令曰,何故殺我母,當報仇耳。自此每常聞風雨之聲。三十日,是夕,百姓咸驚相,謂曰:「汝頭何得戴魚」,相逢皆如此言。是夜,方四十里,與城一時俱陷為湖、士人謂之邛河,亦邛池。其母之故宅獨不沒,至今猶存。漁人採捕,必止宿,又言此水清,其底猶見城郭樓檻宛然矣。
該篇中的蛇,面對恩人老姥的無辜被殺,表現出強烈的憤怒,甚至把城郭夷為平地。蛇類面對於自己有恩的人,表現出的人性,絲毫不遜色於人類。
「靈」蛇酬恩
昔人有言:「靈蛇銜珠酬恩厚,只為痴情漫金山。」說的就是義蛇銜珠報答人類恩情的故事。「水漫金山」的傳說,出自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白蛇傳》,是家喻戶曉的白蛇傳說的首次文本定稿。
該擬話本寫的是南宋紹興年間,故事,估計大家都非常熟悉。藥鋪主管許宣一日祭祖回來,在雨中渡船上遇到一白蛇所化美婦人白娘子及青魚怪所化丫鬟小青。經過了借傘還傘後,白娘子要與許宣結為夫婦,又叫丫鬟小青贈銀十兩,殊不知此銀為官府庫銀,被發現後,許宣被發配蘇州,在蘇州與白娘子相遇而結婚,後又因白娘子盜物累及許宣,再次發配至鎮江,許白又與鎮江相遇複合。許宣得知白娘子為蛇妖後,驚恐萬分,求助金山寺長老法海禪師,法海收蛇妖與青魚怪,鎮於雷峰塔底。許宣剃度為僧,化緣修塔鎮住白娘子,留警世之言後坐化。
除了白蛇的故事,關於蛇的報恩的神話傳說還有不少。比如《搜神記》卷二十:「隋縣溠水側,有斷蛇邱。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邱。歲余,蛇銜明珠以報之。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
還有黎族傳說中龍送給恩人萬能夜明珠的故事,《五卷書》中蛇為主人解開身上的繩索等。感恩的蛇常用寶貴的珍珠來酬謝恩人象徵著心靈的美麗。古埃及的傳說故事《沉舟記》中也有一個善良仁慈的蛇神形象。類似的故事,在希臘神話中也有,第一個預言人梅萊普斯救活了一條蛇,於是蛇教他通鳥獸語。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