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統計數據是否充滿了泡沫?最新公布的出口貿易額,就引起了不少經濟學家的質疑。
中國海關近日公布了12月的出口貿易額統計。和2011年同期相比,出口額增長了14.1%。而在11月,增長額只有2.9%。
眼下,正是中國經濟趨向疲軟、外界對其經濟模式越髮質疑的時刻,而領導人剛進行了換屆,經濟情勢轉好的消息恰恰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經不起推敲的數字
經濟學家們則對這些官方統計數字充滿了狐疑。高盛公司、瑞銀集團等知名機構的專家通過比對港口貨運週轉量、貿易夥伴國的進口額等數字,認為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經不起推敲。瑞銀集團的經濟學家在比對臺灣、韓國等地的同期進口貿易額後,就發現其和中國官方的出口貿易額存在明顯的出入。
中國的官方經濟統計早已不是第一次受到質疑了。經濟形勢的數據經常會「恰如其分」地符合政治領導層的意願。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通脹率。2011年中,民眾對于飛漲的物價異常不滿,央行立刻介入,通過升息手段,試圖給宏觀經濟降溫;通常,央行的利率手段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見效,然而,中國當時的通脹數據幾乎是一夜之間即刻下調,驟跌兩個百分點。
紙包不住火
但是這些數據變化,令許多專家都充滿了狐疑。瑞士銀行家勒裡(Alfred Roelli)認為,真實的通脹率很有可能是官方數字的兩倍。而對於12月的出口增長率,即便是最為樂觀的專家,也估測不高於10%。
中國官方的「數字遊戲」還在繼續,不論是增長趨勢,還是工業產值。然而,這並不僅僅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澳新銀行經濟師、曾在世界銀行任職的劉利剛表示,不可靠的經濟數據有可能導致資源的錯置,對整個社會的規劃與運行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損人不利己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在急劇攀升。十年前,全球經濟增長率約為3%∼4%,中國只佔約0.3個百分點;而如今,中國經濟增長已經能為全球經濟貢獻約0.8個百分點。因此,如今中國發生的變化,對他國經濟也能構成很大的影響。劉利剛強調,不僅僅是中國的政治領導層需要更為準確的數據,對於全球經濟來說,同樣如此。
不少專家猜測,突然調高出口貿易額統計,可能與中國當局急於在年底達到全年增長10%的目標有關。高盛經濟專家張胤以及宋宇指出,不少地方政府為了製造出口增長,特意讓貨物在保稅區反覆進出口,「刷高」增長數據。
不論如何,圍繞中國統計數字的討論說明,企業界及投資界目前並不信任中國官方的經濟統計。最終,這些虛高的經濟數字還是會傷及中國經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