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南方週末新年獻詞刪改事件引起關注。北京的環球時報近日發表兩篇評論談《南周事件》。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社和諸多中國網站紛紛轉載《環時》文章,但是,這兩篇文章已在中國「環球網」上消失無蹤。
*環時高調出擊文章已消失*
南方週末新年獻詞被刪改,引起了中國和海外新聞界普遍關注。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4日發表評論:有必要冷靜思考南方週末事件。該報7日再度發表評論:南方週末「致讀者」實在令人深思。
這兩篇報導都引起中國媒體普遍轉載。特別是該報星期一文章,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網都在首頁上轉載了該文。
但是,記者在百度查詢,環球網上的兩篇原文已不見蹤跡。環球網出現的頁面顯示:抱歉,你訪問的頁面存在錯誤,五秒之後頁面自動跳轉首頁。
環球時報是人民日報旗下主打國際新聞的一份報紙,主編是胡錫進。該報是中國主流大媒體中發表批判海外民運人士文章的為數很少的平面(電子)媒體。
*環時:庹震非南周事件始作俑者*
和中國其他媒體(平面、電子)相比,環時這兩篇評論可謂「大膽犀利、激揚文字」。至今,其他媒體基本都對南周事件保持緘默,只有環時「一而再」。環時說,通過「自己獨立管道瞭解」,南周的「‘改稿’確實不是廣東省委宣傳部所寫」。南周事件幾天來,抗議者一直認為,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庹震是這次南周「元旦獻詞」的操刀改稿人、釀成「事件」的「元凶」,
*環時:南周出現內部分裂*
環時這兩篇文章基調是:各打幾十大板,但總的精神還是維護上面對新聞的管控。其第二篇評論「南方週末‘致讀者’實在令人深思」,認為南方週末微博出現「南周官方微博」和部分南周人員之間相互矛盾或對抗的信表明:事情尚未完全平息,「南周內部似出現分裂」。
*環時:陳光誠支持南週記者*
另外,環時再一次利用這個機會,提到了遠赴美國的山東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這是中國媒體首次把南周事件和陳光誠聯繫起來。該文說,支持南周的人,有一些以前在南周工作,但如今和該報系「已沒什麼關係。」還有一些微博活躍人士,他們在現實中很分散,通過網際網路聯繫在一起,「他們的最新支持者是遠在美國的陳光誠。」
*環時:抗議者矛頭指向整個體制*
環時沒有提到陳光誠和「這些人」都具體提出什麼要求,只是說:「這些人提出的要求很激烈,表面上是針對具體的人和事,實際上誰都看得出,他們的矛頭指向了和媒體有關的整個體制。」
文革中,造反派和保皇派都抨擊對方:矛頭指向毛主席、黨中央。毛澤東也曾說:利用小說反黨是一大發明。文革中,每個紅衛兵都是火眼金睛,都能看穿別人的「技倆」和內心深處動機,都可以證明自己忠心耿耿而別人則把矛頭對準「毛主席和黨中央」。
*環時:媒體不會成為「政治特區」*
環時這篇社評結論是:不管這些人願不願意,有一個常識是:在中國今天的社會政治現實下,不可能存在這些人心中嚮往的那種「自由媒體」。中國所有媒體的發展只能是同中國大現實相對應的,媒體改革必須是中國整體改革的一部分。」環時言辭鑿鑿地說:「媒體絕不會成為中國的「政治特區」。
按照中國的行政架構和級別排列,環時應是司局級、頂多是副部級單位。
*環時:南周事件結局已定*
環時說,中國媒體,出現任何風波,結局肯定只有一種:「它的大的走向最終一定不會是一個‘意外’。」其結果「一定會展示18大之後中國政治的確定性,而非不確定性。」
環時說,即使在西方,主流媒體也不會選擇同政府公開對抗。「在中國這樣做,一定更是輸家。」「一直以來有一些外圍人士試圖推動中國個別媒體搞對抗,他們是在坑這些媒體。」
*環時:已被‘打包’的新聞,不能「單獨突進」*
被刪除掉的這篇環球時報社評說,新聞需要不斷改革,但有一樣改不了:中國是「打包」的,中國新聞和中國政治在宏觀上必然是協調的,互動的,這些年中國新聞的彈性空間不斷擴大,微博也加入進來。「與此同時中國政治的彈性空間在同步擴大。但中國新聞絕做不了同時期政治不能承受的單獨突進。」
「希望所有喜歡《南方週末》的人配合風波的平息,別逼一份報紙扮演它無論如何也承擔不了的對抗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