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輿論的焦點是《南方週末》和《炎黃春秋》遭遇的輿論打壓,尤其是《南方週末》編輯部的公開反抗。此外,溫家寶的改革形象也宣告終結。
《南方週末》抗議新聞審查事件日漸升級,海外媒體的報導和評論幾乎趕不及更新。《紐約時報》的最新報導指出,這是「一些中國新聞從業人員罕見地公開對抗一名高級審查者」。報導說,「近年來,中國媒體在某些類型的報導上越來越自由放任,比如對名人和體育明星的聳人聽聞的報導。然而,對政治問題的審查依然很嚴格(儘管政府官員通常聲稱不存在任何審查),這些限制日趨招致新聞採編人員和公眾的公開批評。」
報導引述香港中國傳媒研究計畫(China Media Project)的研究員班志遠(David Bandurski)的分析稱,判斷這是一起孤立事件還是顯示什麼趨勢還為時尚早,《南方週末》前記者的公開信就是向北京叫板,要求高層表態。「這封信是在說,攤牌吧,告訴我們你們對於開放究竟採取什麼立場。」
左右開弓,腹背受敵?
《紐約時報》的報導同時描述了北京《炎黃春秋》雜誌網站一度被關閉的情況。香港《蘋果日報》發表評論《左打右也打,習李新政的形象已蕩然無存》,更進一步談到此前「毛左」網站《烏有之鄉》被禁言。評論認為,「新年伊始,兩家在內地享有言論開放聲譽的媒體《南方週末》和《炎黃春秋》先後遭到當局嚴厲整肅,前者社論被閹割,後者網站被關閉,一南一北,遙相唿應,是當局打出的組合拳,擺明是一舉封殺自由派的輿論平臺。如果說,去年4月《烏有之鄉》等網站被關,是打壓'毛左派',那麼今次兩份媒體被打,則是教訓自由派,套用中共的邏輯,就是左傾抬頭反左,右傾抬頭反右。習近平上臺不久,重拾‘左打右也打’舊招,令新政形象蕩然無存。
評論認為,「事實上,以北京的政治標準衡量,《炎黃春秋》少有‘離經叛道’之作,但對中共而言,最可怕的是它旗下雲集一批包括太子黨在內的自由派人士,他們人在中共體制內做官,思想全盤西化,經常發表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言論,使其網站淪為黨內異見人士的‘輿論平臺’,與烏有之鄉並稱‘左右兩大山頭’。」評論說,「去年,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倒臺後,北京順勢封掉了烏有之鄉,令毛左派大為不滿,這次習近平收拾《炎黃春秋》,沒甚麼藉口,但也算是對毛左派的安撫。」
總理跛腳,改革無望?
香港《明報》的評論則談到一度被當作體制內改革標桿的溫家寶的形象。評論說,「溫家寶從中共十八大閉幕(11月中)算起,任期到3月中應該還有四個月,雖然是看守政府,還可以有很大的發揮,因為他還得負責起草和宣讀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然而,種種跡象顯示,他已經成為跛腳鴨總理。」
雖然習近平和李克強對溫家寶的面子照顧有加,但是評論認為,溫家寶成為跛腳鴨總理的最明顯標誌是,他說了八年、去年還高調宣布會在年底推出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最後還是沒有如期完成,最大阻力相信還是來自國企,特別是壟斷性國企,這種情況「使得改革難上加難,而這些障礙,又不是一個跛腳鴨總理可以擺平的,故只能留待下一屆政府來處理」。此外,評論認為,另一個溫家寶難以推展的政策是房地產稅,「上海與重慶作為試點一年多以後,再也沒有新一批試點城市的公布」,「要借房地產稅來改善貧富懸殊,以及增加政府稅收,就因此而無法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