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的製造業景氣週期,留下完整的產業鏈條,也留下巨大的產能。產能過剩成為中國經濟頑疾。鋼鐵、鋁產能嚴重過剩,原鋁、粗鋼的產能仍在增加,原鋁產能竟然增長20%以上。中國的經濟激勵機制嚴重扭曲。
各企業之間同質競爭,中部、西部、東部地區都在競爭鋼鐵基地與化工基地,忠實踐行「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宗旨,沿海地區以建設PX等化工項目為榮。環繞中國沿海地區,形成重工業鏈式基地,從前門趕走一個項目,從後門放進數個項目。
GDP至上害人不淺。政府以GDP數據為最重要的考核指標,只講產能,不講成本、不講銷售,正所謂好錢我自賺之,成本後人再付。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招商到了白熱化的地步,黃亞生教授認為,由於各地劃地為牢,使中國資源配置時偏離了優勢互補原則,各地政府形同獨立王國,一再進行重複生產。
今天你煉鋼賺錢、明天他立馬建幾個高爐;今天你靠有機蔬菜賺錢,明天他立馬給自己的菜貼上有機蔬菜的標籤;今天你建立批發市場賺錢,後天批發市場便如雨後春筍。是個城市就要建金融中心,汽配中心,甚至連旅遊中心都拆了舊房建仿古建築,像北京一樣交通大堵塞,只顧擴大城市行政級別,忘記了自身的特點,忘記了什麼叫做稀缺資源。
有意為之能造惡,無意為之也能造成糟糕的後果,政府不懂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太可怕。筆者有個朋友曾在某縣養殖特色豬,有品牌、有技術要求、銷路不錯,當地政府愛護「子民」,下令全縣推廣此類豬種,結果可想而知,一哄而上品牌溢價喪失,沒有監管以假亂真層出不窮,技術失控使品種劣化。我國的速生肉雞是從國外引進的,富士蘋果等是從國外引進的,國人以為省卻育種節省了時間,不料關鍵時刻處處受制於人,本地品種大退化,甚至一些雞種等徹底滅絕。
產能過剩與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有關。在這方面有日本央行的前車之鑒,持續近二十年的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一方面使日元成為套利貨幣橫行全球,另一方面使企業得到廉價的低息貸款,可以源源不斷地製造出更多的商品,但企業的創新力、產品的受歡迎度沒有像貨幣一樣氾濫。結果就是產能過剩,創新產品奇缺,日本有一流的技術,卻缺少一流的產品。
中國的大型企業可以長期得到平價貸款,甚至地方政府以發展當地經濟為民為企業貸款背書。這不但引來了企業,也引來了騙子,盯著低息貸款進行貨幣套利的投機者絡繹不絕。筆者多次說到過,實體經濟虛擬化,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融資鐵、融資銅、融資房產等層出不窮,他們對實業沒有興趣,感興趣的是利用產品套利。在股票市場上,我們見識到擔保額佔其總資產80倍以上的企業,也見識過負債遠超淨資產的企業,如ST鋅業。或許是實體難做,或許是虛擬厚利來得過於輕鬆,幾乎所有的實體企業只要做到一定規模就會進入房地產領域,無論是雅戈爾還是格力。
低廉資金傾泄而下,某些受到特殊關注的企業或者行業無度發展,如光伏行業等,國內的制度未嘗改革,依靠國際補貼與銀行的厚愛,光伏行業多晶硅生產、組裝成為披著高科技企業羊皮的一隻餓狼,目前多晶硅行業舉步維艱,正是傳統製造行業在無度揮霍資金後的典型反應。國內消費不啟動,國際消費已飽和,補貼制度不改進,創新機械來自於國外,對國內進行新能源炒作——低端產能過剩是正常的,不過剩才奇怪。不獨光伏行業,目前得到大筆資金、風光並購的企業,未來前景莫測。
很幸運,最近對多晶硅的拯救並非一味強調向大型光伏企業注資,而是強調了分布式發電,意味著政府總算試圖鼓勵國人消費太陽能了;政府也強調了多晶硅組裝等領域嚴重的產能過剩、意識到訪行業缺乏核心創新能力。我相信,為了拯救這個行業,政府還會繼續向大型企業注入廉價資金,但這次是「不得不」,與以往的「自願」輸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政府將補貼給清潔能源,而非向特定企業注資。
在工業化初起階段,政府厚愛企業以培育行業競爭力,以扶持初起的行業,情有可原。中國的機械工程行業就裡培育之下的結果,但低端製造四面楚歌、產能多到惡性競爭、誰也難以存活時,這樣粗糙的父愛必須進入制度校正期。
產能過剩是資源錯配的結果,是消費與產品貨不對板的結果,是貧富差距過大的結果。建立統一大市場,取消不恰當的補貼,建立公平的貨幣政策,培育國產品消費中堅力量中產收入階層,就是從根本上拯救本國製造業,就是鼓勵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