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出遙岑,潺諼古到今。雪天聲瀉玉,月夜影搖金。歲旱施功大,民痾被澤深。浮丘與軒帝,仙跡可追尋。」我國是世界上溫泉最多國家之一,又是溫泉利用最早的國家之一,溫泉文化燦爛輝煌,五千多年的溫泉文化史從未斷裂過,這是中國溫泉文化有別於外國溫泉文化最為重要的特點。中國溫泉文化的起源,遠可追溯到五千年前「浮丘與軒帝」的時代,朗吟這首北宋元符進士夏津縣令凌唐佐所寫的《黃山湯泉》詩,把詩中記述的軒轅黃帝曾在黃山湯泉浸泉七日,皺紋消除,返老還童的傳說,結合《周易》所說中國人文之祖軒轅帝當時「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的記載,軒轅皇帝時代已開始利用溫泉,使民眾在勞作後恢復體力,是極有可能的。
從正史來看,中國溫泉利用史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神農」時代:公元前四千多年「神農氏嘗百草之滋味,知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見西漢司馬遷《史記》)。公元前500至600年,孔子《論語先進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泳而歸」浴乎沂,即在曲阜以南的沂水中泡浸溫湯,可見孔子也是我國溫泉文化最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在春秋戰國時期,湖北房山縣的人民群眾已譜寫利用溫泉洗浴、灌溉的歷史了。「驪山溫泉自三代末顯於世」(見順治本《臨潼縣誌》),2800年前驪山溫泉就被發現,西周時期周幽王在此修建了「驪宮」,歷史上稱為「星辰湯」。到了秦始皇時,開始修建離宮別墅,名「驪山湯」。西漢武帝時擴建為「離宮」,東漢張衡在「陽春三月,百草萋萋」之時,「適驪山,觀溫泉,浴神井,風中巒」,大讚此地「壯厥之獨美,思在化之所原,覽中域之珍怪,無斯水之神靈,」寫下了《溫泉賦》,讚美了溫泉的「六氣淫錯,有疾癘兮。溫泉汨焉,以流穢兮。蠲除苛匿,服中正兮。熙哉帝載,保性命兮」的功德,是當時讚美驪山溫泉的名賦。
北魏元茛在《溫泉頌》碑文讚頌道:溫泉「乃自然之經方,天地之元醫,出於河渭之南,泄於驪山之下,淵華玉澈,心清萬仞,於是左湯谷,右蒙記,南九江,北瀚海,千城萬國之民,懷疾沉痾之客,莫不宿糧而來賓,療苦於斯水」。這個時期開發的溫泉有陝西勉縣溫泉和山東臨沂溫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有載。
中國歷史上,溫泉較大規模的利用,起源於秦漢而盛於唐。唐太宗是位文韜武略兼備,文治武功輝煌的皇帝。他的傳奇經歷也與溫泉結下不解之緣,早年他東征經過遼寧鞍山湯崗子溫泉,便親率士兵泡溫泉,展開「浴戰活動」,以練兵和歡娛身心。唐太宗晚年因為「憂勞積慮,風疾屢嬰」他寫了一篇《湯泉賦》表達自己「每濯患於斯源,不移時而獲損」以溫泉治風疾的願望。唐貞觀十八年(644年),他命閻立德在驪山營建宮殿,名為「湯泉宮」。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國歷史上最酷愛溫泉,醉心溫泉養生取樂的皇帝,他從唐開元年掌握了最高權力開始,除了五次去東都,幾乎每年都到溫泉宮。楊貴妃人宮以後,玄宗到驪山時日明顯增多,每年往往在驪山住一個月以上;天寶二年(743)住了38天,天寶十年冬到第二年的正月,在驪山留了96天,還在溫泉宮讓全體大臣從長安到驪山溫泉宮來舉行朝賀活動。天寶六年更大興土木,擴建溫泉宮,改名華清池。唐玄宗從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到天寶14年(公元755年)41年間,先後去華清宮達36次之多,楊貴妃有11年到過華清宮養生、美容、浸浴溫泉,以葆其青春風韻。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華清池千秋留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