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上證綜指收報於1,980.12點,升0.9%。結束了四連跌的走勢,為令人失望的11月畫上句點。
上週二,備受關注的上證綜指收盤跌破2000點,尚屬2009年1月以來首次。此前,股市僅在盤中跌破過這一心理關口,一次是在9月份,另兩次出現在11月。
市場還有進一步下跌的勢頭,但受中央講話提振得以緩解。上週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有關「未來幾十年最大發展潛力在城鎮化」的講話就一度推高股市。他在會見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時作出的樂觀評估,體現了近期一系列經濟形勢向好的徵兆。然而,隨著習慣於看中央經濟扶持力度下注的投資者漸漸開始擔憂基本面的惡化,這種策略的效力正逐漸喪失。
投資者的沮喪情緒(至少第一印象如此)似乎有悖常理,尤其是考慮到當前季度的GDP增長有可能超過第三季度。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消息,中國三季度經濟增長7.4%。一些人認為,四季度的增長則將重現去年的輝煌,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就作出預測,當前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8.4%。中國政府今年發布的GDP數字都有所誇大,但儘管如此,9月以來,中國經濟確實出現了切切實實的回暖跡象。那麼,中國投資者為何仍然面無喜色?
首先,在三季度就十分慘淡的企業利潤預期不會大為好轉。從目前看,2013年第一季度的前景較為暗淡。此外,眼下的強勁利潤受幾個問題所限制。上證綜指目前的平均市盈率表面上看是10倍,但如果除去一小撮強勢股,就將達到25倍。安中投資管理(AZ Investment)劉翔(Shawn Liu)表示,深成指的情況更加糟糕,經調整後的平均市盈率達27倍。
第二,投資者對高達1,900億元人民幣的限售股到期憂心忡忡。為幫助提振情緒,證監會已暫停批准新股發行。
第三,沒人知道經濟的最終走向。很多人都在等待或將於本月底舉行的下一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放出的風聲。在此之前,投資者將繼續持現金觀望。
有一種普遍看法認為,中國經濟要麼需要改革,要麼需要出臺刺激措施來提振,二者必選其一,但如今看來似乎無一就位。隨著新國家領導集體的確定,經濟結構調整已經無望。而經濟的改善信號又使新一輪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的可能性落空。正如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Bosera Asset Management Co.)魏鳳春近日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所寫:「經濟增長仍然缺乏明確的催化劑,這可能是最令市場困惑的一點。」
第四,在滬深兩市連連受挫的投資者似乎找到了更好的選擇。除股市外,還有債券型基金和類型不斷擴展的各種理財產品,後者被誤認為帶有較低的風險。
還有就是資本外流——中國投資者更願意購買在海外(主要是香港和紐約)上市的股票。同一家內地企業的H股股價普遍高於其A股。而過去的情況相反,A股股價較H股存有20%的溢價。
最後,股市的下行勢頭太過強勁,看上去無法被一時的利好消息所扭轉。分析師稱,上證綜指很快將迎來1,800點大考。除非有戲劇性事件發生,否則2012年將成為滬指連續第三個下挫的年頭。2011年,滬指收於2,199.42點,較上週五的收盤價高出10.0%;而11月,滬指創下了4.3%的跌幅。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國內股市表現不佳也許無關緊要——主導中國股市的不是機構投資者而是佔八成的散戶投資者。然而這些投資者卻是一個風向標,明確體現了正籠罩這個國家的悲觀情緒。「人們把錢投在裡面,」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袁鋼明在接受《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採訪時說,「(因此)股市才是真正的經濟晴雨表。」
至於眼下那些越來越看好中國市場的外國人,他們所參照的顯然是另一個晴雨表。因此,這兩撥人中勢必有一撥的判斷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