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清華博士生蕭楊突然放棄留校繼續做科研的機會,與北京一所重點中學簽約做數學老師。其導師寫下3000多字的長信,表達惋惜與困惑。數日後,蕭楊在一個社交網站上貼出一封長信回覆老師,「我已經厭惡科研了。」
「昨夜無眠,為了一個學生。」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程代展陷入困惑,他在清華的學生博士蕭楊(化名)突然放棄留校繼續做科研的機會,與北京一所重點中學簽約做數學老師。程代展在博客上寫下3000多字的長信,表達惋惜與困惑。
「大材小用」、「太過現實的社會環境讓人才流失」……這封信引起網友熱議。
18日,蕭楊在一個社交網站上貼出一封長信回覆老師,「我已經厭惡科研了。」
導師
他是我最有天賦的學生
「他的選擇讓我很驚訝,我徹夜失眠也沒想明白。他是我遇到過的最有天賦的學生。」昨日,程代展盯著辦公桌上放著的他與蕭楊合著的英文書籍,眉頭緊皺。
程代展稱,蕭楊曾在系統控制領域的國際頂級專業期刊(IEEE TAC)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數篇長論文。「中國系統控制領域的博導沒有幾人在這本期刊上發過文章。」
「想當然地認為他會從事高端的科研」,程代展說,矛盾出現在半年前,蕭楊突然告訴他,畢業後想去銀行或者到中學當教師,並已經考過會計師。當時,程代展以為這只是「年輕人一時頭腦發熱。」
但11月初,蕭楊突然告知導師,他已經被北京某中學錄用,即將簽約。
網友
錢學森之問PK自由選擇
「你這樣做,中國,甚至世界可能會失去一個優秀的科學家。」那天晚上,程代展徹夜難眠,在博客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今夜無眠》。
隨後,這封信被科學網轉載,激起網友熱議。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科研人才?」錢學森之問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不過,也有一部分公眾認為蕭楊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中學老師的貢獻不比高校科研人員低。」
學生
唯一原因就是沒興趣了
對於導師的不理解和網友的議論,日前,蕭楊也在網上貼出長信,稱「其實很簡單,唯一的原因就是沒興趣了。沒興趣還算個比較中性的詞的話,我其實可以說我已經厭惡科研了。」「做科研太累,當我決定退出科研的時候,心裏是久違的無比的輕鬆。」
「我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對科研沒有興趣的人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義的成果,我希望自己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蕭楊表示,對去中學當老師充滿期待,他很喜歡教會別人知識的那種成就感。
對話
導師
博士教中學是人才分配的失衡
新京報:為什麼極力反對蕭楊放棄科研?
程代展:他是我從事科研30多年來見過最有天賦的學生,是科研界很少見的好苗子。他在清華讀了四年本科,數學功底打得很紮實,頭腦很靈活,他善於發現問題的實質,並提出解決方案,和他討論數學是一種享受。他也非常勤奮。已經有三所國外的大學邀請他去讀博士後,他的科研前途很光明,就這麼放棄了,太可惜了。
新京報:你問過蕭楊對自己研究的領域感興趣嗎?
程代展:這點我需要反思,我從沒有問過。我一直認為有興趣才能做得好,能在國際頂級雜誌上發表文章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的事情。我完全沒想到他對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感興趣,沒有體會到成就感。這點到現在仍使我困惑。
新京報:有人認為做中學老師的貢獻並不比做科研的貢獻低,你怎麼看?
程代展:我決不懷疑中學教師的重要性,我的數學興趣也是被幾位中學教師培養起來的。但是我堅持認為博士當中學教師是一種浪費,特別是像蕭楊這樣有天賦的理工科博士。他在博士階段的積累幾乎用不到中學教學中去,國家的投入、導師的心血、個人的努力,幾乎白費。難道讓他去和中學生講微分流形、鞅不等式等知識?
讓博士們,特別是像蕭楊這樣優秀人才去教中學,是教育制度的失敗,社會人才分配的失衡。
博士
我只是被教育成聽話的好孩子
前日,記者聯繫到尚在美國訪問留學的蕭楊,他表示,已將自己的全部觀點寫在信中。
新京報:老師對你的選擇很失望,你怎麼認為?
蕭楊:我深知程老師對我寄予厚望,我說出來他肯定非常失望的,我甚至一直在想就這樣堅持搞科研搞下去,但真正到了該抉擇的時候,我還是選擇了自私地按自己的意願。
退出科研界是因為很累,也沒覺得自己是很有能力的人。(此前一直堅持科研)不是程老師強迫的,只是因為我從小被教育成「聽話的好孩子」,只要別人給了我任務並且應該是我做的任務,不管我喜不喜歡,都會盡力去完成,不只是科研問題,甚至是幫實驗室干雜活,都是完成的既快又好。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了程老師以為我喜歡做科研。
新京報:家人對你的選擇是否支持?
蕭楊:11月11日,我回姥姥家和家人開了個會。並不是他們勸我趕緊去掙錢,而是我想問問他們對我選擇中學這樣一個地位不高,掙錢也不多還挺累的職業有沒有意見。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我真的厭惡科研的話,堅持幹一輩子科研一定不會幸福的,而他們並不在意我的名利地位什麼的,中學老師也挺好。
新京報:不少人認為博士去當中學教師屈才了?
蕭楊:我覺得我有足夠能力應對中學數學的知識。這與我覺得我完全沒能力做有價值的科研工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也很喜歡教會別人知識的那種成就感。我做過家教,我覺得當幾個小時的家教比搞幾個小時的科研舒服多了。
今年寒假我還幫一個微積分挂科的大一孩子補了兩天課,當她告訴我她補考得了90多分的時候,那成就感啊,槓槓的。
此外,做教師比較穩定,雖然收入不高。我也真的是沒時間找其他工作,找工作的黃金時間因為我在美國訪問留學錯過了。
聲音
我不瞭解詳情,不評論具體的人和事。
中國社會對智力的追求一直比較低,以前科研被認為是比較時髦的職業,大家認為科研能帶來財富、地位、名譽,對科研很熱衷,一旦他們發現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就紛紛離去。此外,中國社會還存在一種小富即安的可能性,缺少更高的追求。
學生不想繼續從事科研,那就讓他走好了,真正喜歡科研的人會留下來做,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
程代展是老一代的知識份子,他更重視為國家培養人才,強調貢獻精神,蕭楊是新一代青年人,更強調個人的價值和興趣,這應該是時代的進步。每一個個體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而不是為了集體壓抑自己的興趣,每一個個體好了,社會才會更加和諧。而且蕭楊表示對科研沒有興趣,程代展看到的是蕭楊的天賦,但天賦不等同於興趣,只有興趣作為原始推動力才能在科研方面走得更遠。——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師郝雪梅
既然想的那麼清楚,不是盲目的,那就只有尊重他的選擇了。放棄科研也許跟老師的教育方式有問題,逼得太緊或者壓力太大。學生去當中學老師,是想換個環境放鬆自己,也許有一天,他還會發覺學術界的好,回到學術界。——北京理工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教育和文化學者 楊東平
這位博士生如果去中學任教,也許他將來對社會的貢獻要比發幾篇SCI文章大得多得多!也許程老師的課題組損失了一個優秀的博士、一個未來優秀的研究員;但他將來也許會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博士或研究員。——網友 趙明
我們現在處在一個全球學術界大浮躁大躍進的年代,這種浮躁的背後,其實是科研人員待遇的普遍低下。待遇低了,那麼人就只好玩各種短平快的招數來改善自己的生存狀態,無論是離開學術界去銀行,還是留在學術界發大量垃圾論文拿獎金,都是如此。——科學網網友 王曉明
原標題:清華博士放棄留校繼續做科研 選擇當中學老師遭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