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關注中國的觀察家看來,國家主導型的資本主義正在危害中國是明擺著的事實,政府所有的大型企業正在擠出民營企業,損害經濟增長前景,危及中國經濟的未來。
在上週的中共「十八大」會議上,政府所有的企業集團的一把手以及中共的最高領導人齊聚一堂,在這裡看不到一絲對中國的企業模式感到驚慌的跡象。
相反,許多人對這種模式還流露出一種自傲、甚至是自負的情緒。在很多方面,「中國國企」(China Inc)的表現都好於以往。被黨任命掌管國企的高管們認為,他們正在不斷完善一種混合式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把市場紀律與國家發展的戰略願景結合在一起。
中糧集團(Cofco)董事長寧高寧表示:「放在政治和經濟的大背景下來看,我們甚至感到更加自豪。我們有著非常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中糧集團是一家國有的農業綜合企業。
呼籲對國企進行改革的人士認為,寧高寧屬於「既得利益集團」,這個群體由位高權重的高管們組成,他們身處國企最高層,正在刻意阻撓改革。然而,人們常常忽略的是,他們反對改革並不是完全出於自私的考量,背後還有意識形態的因素。
這就使改革變得更加錯綜複雜。核心問題是,哪一種經濟管理方式更有效?雖然在西方媒體上露面不多,但這些國家資本主義的捍衛者有充足的論據。
首先,過去10年中國經濟增長舉世矚目。中國今天的經濟規模是千年之交時的近5倍。
政府功不可沒。中國政府建設了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為民營企業的繁榮打下基礎。中國政府擊退了全球經融危機:果斷推出經濟刺激方案,通過國有銀行體系把資金輸送到經濟中。
其次,國有企業絕對稱不上僵化。與經營最好的跨國企業相比,中國國企看上去缺少活力。但與前些年相比,中國國企變得健康多了。
20世紀90年代,中國為了提高國企競爭力展開了一場無情的運動,導致5000萬名工人下崗。現在,此舉的成果開始顯現。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國企的平均股本回報率從1996年的2.2%上升到10.9%。經過大規模資本重組的中國國有銀行的壞賬率從50%以上降至不到1%。
第三,中國民營部門也不是沒有污點。在一個監管和法律框架不完善、增速奇高的經濟體中,追逐利潤的行為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在這種類似於美國西部開荒時期的環境中,從毒牙膏到地溝油等一系列醜聞層出不窮。過去5年,中國政府開始進入煤炭行業,部分原因就在於,私營礦商的安全記錄糟糕至極。房地產業是中國經濟中最過熱的部門,基本上屬於私有性質。山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譚成義最近表示:「如果最重要的房地產開發商都是國有企業,市場不是會更加穩定嗎?」
但上述觀點每一條都能被駁倒。過去1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是的,但那更多是由勇往直前的民營企業拉動,而不是國有企業。
國企效率高?國企效率仍比民企低很多,民企的平均股本回報率比國企高出10個百分點左右。
國企的安全記錄?2008年,中國爆出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醜聞,而風暴的核心就是一家國有企業。去年導致40人遇難的動車事故也是國家釀造的災難。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中國威權資本主義面臨的挑戰》(No Ancient Wisdom, No Followers: The Challenges of Chinese Authoritarian Capitalism)一書的作者麥健陸(James McGregor)認為,中國模式就快過保質期了。他說:「如果他們繼續滿足於現狀,人們將對中國失去信心。」
但在北京,對國家的信心仍然根深蒂固。只要經濟增長保持強勁,政府所有的企業仍在賺錢,「中國國企」的辯護者就有足夠的理由捍衛現有模式,就沒有多少動力實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