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鄭銀林每天發手機簡訊與兒子交流,三年下來有10萬多字,內容既有文學典故,也有家長裡短,還有天氣預報。今秋兒子考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他整理出部分簡訊發到網上。「拇指上的父愛」感動了很多人。
拇指上的父愛
10萬字簡訊陪兒子走過高中
鄭銀林的兒子從孝感市雲夢縣考入華中師大一附中讀高中,他每天發手機簡訊與兒子交流。三年下來,簡訊有10萬多字,內容包羅萬象,既有文學典故,也有家長裡短,還有天氣預報等等。今秋,兒子考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他整理出部分簡訊發到了網上。他的「拇指上的父愛」感動了很多人。日前,記者採訪了鄭先生。
如今,很多父親為了家庭、為了事業,全力在職場上打拼,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鄭先生認為,一般來說,與母親相比,父親往往更理性、胸懷更寬廣一些。因此,兒子出生後,他就和愛人分工:妻子負責後勤,他主抓兒子的教育。至於時間問題,他覺得如果你重視這個事情,就一定能找到時間。
學前 馱著孩子滿地爬
「每個好學生的背後都有其獨特的一面,我接觸過一些華一學生,其中不乏天才型的,但大多數華一學生仍屬地才型,就是說是培起來的,有社會培起來的,有家長培起來的,也有學生自己把自己培起來的,我孩子屬於我這個家長一手培起來的」鄭先生說。的確,此言不虛,因為,從兒子一出生,他就開始用心了。
兒子出生的時候,看著嫩生生粉嘟嘟的小生命,鄭先生覺得真是上天的恩賜,「要好好愛這個小生命」的情感油然而生。但究竟該怎樣愛孩子?他進行了深度思考。「面對孩子,有的人是拿在手上怕飛了,含在口裡怕化了,愛而過之;有的人心裏很愛孩子,又怕孩子身上的奶腥味和臊臭味,愛而遠之;有的人不會表達愛,以為打是親罵是愛,就對孩子連打帶罵,愛而害之。我認為,嬰幼兒是有思想有情感需要的,他們口不能言手不會指,但對肌膚之親表現得相當敏感和喜歡。他們聞到父母的體味兒聽到父母的聲音就顯得興奮,投入父母的懷抱就顯得心安。小時候跟父母多多肌膚之親的孩子,長大後跟父母的感情深厚一些。所以,在孩子稍大點兒時,我把他背抱扛馱,常嬉於家室內外。孩子特別喜歡跨在我背上騎馬,我馱著他滿地爬。一來增進了父子感情,二來鍛練了他的平衡能力。還有一點我注意過,大凡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孩子至少跟父母的一方關係特別融洽」。就這樣,鄭先生開始了做好父親、和兒子一起成長的生活。
在兒子學前階段,鄭先生主要是陪他「玩好」。「三五歲的孩子,應該充分尊重其天性----玩!讓孩子盡情地玩,看似毫無用處的玩,實際上有兩大好處,一是鍛練身體,二是鍛練大腦。比如捉迷藏,一方面要快速奔跑,一方面要快速分析躲到哪裡才不容易被發現。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只能掌握一些表象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通過玩這種方式來獲得是最好的。孩子在玩的時候,家長要「豁」得出去,就是不要怕髒。有的家長,孩子一接觸大地就呵斥,那樣孩子是乾淨了,可也缺少靈性了。一方面,有醫學研究表明,正常分娩的孩子,體內有一種物質,能夠抵禦一般病菌的侵襲。另一方面,我個人認為,大地是一切生命之源,包括人!長期腳不沾地的人,會顯得虛無。古希臘有個傳說,當大地之子在空中與人搏鬥得筋疲力盡時,只要他接觸大地,他立即威力倍增。可見,大地給人的力量是無窮的。怕孩子髒的家長,解決的辦法,就是丟下心裏的包袱,放心地讓孩子到地上摸爬滾打,然後勤洗手臉勤換衣服就行了。」鄭先生說。
對於一些家長認為的一些「有用的」知識,如拼音、識字、計算等,鄭先生認為通過遊戲、玩玩具等形式讓孩子有個基本認識即可,不是這個時期的重點。
小學 讓兒子自己「掙」零花錢
鄭先生認為,小學階段是孩子性格初步定型的關鍵時期,首先,要重視對孩子性格的培養,注意觀察孩子和同學以及鄰居、親友中小夥伴交往,教給他善於為他人著想、愛護幼小,學會善良、寬容、負責;其次,要培養好的行為習慣。這一點需要父母用點智慧和耐心。鄭先生講了兒子要零花錢的故事。「兒子上小學沒幾天,開始天天纏著我要錢,要錢的理由是:某某同學一天花多少,某某同學爸爸媽媽給了,爺爺奶奶還要給。沒辦法,我就今天5角明天1元地對付了一學期。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我跟孩子商量:從這一學期起,零花錢不能再要,靠自己賺怎樣?兒子問怎樣賺?我說:每天做完作業後,寫一篇日記,不會寫的字就用拼音,日記由爸爸批改,日記的好壞分六個等次,‘好、很好、很很好’,‘較好、閱、差’。如果日記得了個‘好’,得5角錢,‘很好’1塊錢,‘很很好’1塊5角錢,‘較好、閱、差’就沒有錢,也不罰。如果再跟爺爺奶奶要錢的話,要一罰二。孩子同意了。」於是,鄭先生成了兒子的「日記」專業老師。「我每天端坐桌前,改錯別字,改標點符號,改不通順的句子,然後寫評語,再給等次。有時我手裡沒零錢,孩子就寫張欠條:爸爸欠我一個‘好’錢。有時我多給了錢,也寫張條子給他:兒子欠我一個‘好’。有時一連幾天等次在‘好’以下,我改日記的時候,孩子就急了:為了我的財富,求求你,求求你,給一個‘好’吧!我適時地給他一個‘好’,並在當天的評語中寫著:今天的‘好’是勉強給你的,今後你再求我也沒有用,批改的權力在我,寫得好不好的權力在你,請相信我是公平的。」就這樣,兒子改掉了要零花錢的毛病,也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鄭先生認為,小學階段的孩子充滿 了對外部世界的好奇,求知慾望強,家長要把握這一特點,利用「司空見慣」法來學習。兒子小學時,他家裡有一黑一白兩塊板子,一個放在客廳,一個放在書房。一塊把孩子記不牢的字注音組詞寫在上面,讓他天天順便看一下,增加感性認識,另一塊把一些天文地理歷史等知識寫在上面,估計兒子不懂的先跟他講一次再寫。比如黑板上寫著英語單詞,白板上寫著回文對聯「仙居閣內閣居仙,月映湖中湖映月」。「這就是司空見慣法,效果很好。孩子後來的知識面較廣,應該與兩塊板子有很大關係。」鄭先生說。「小學階段,每學期翻來覆去地就語文數學兩本書,你的孩子會,別的孩子也會。要想初中以後在學習方面表現突出,必須在小學時用孩子易於接受的方法,開拓其視野,多掌握一些課本以外的東西。」
中學10萬字簡訊陪兒子走過高中
初中的孩子課業開始緊張,時間也緊張,而且小學升初中還存在身份的銜接和知識的銜接,鄭先生認為,這一時期,家長要注意幫孩子調節。
「我孩子入初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試,是班級第四年級第二十五名。看到這個結果,其實我心裏很冰涼,看得出孩子心裏更冰涼。我說:‘全縣的優秀學生集中到一起,你的名次就上不去,這很正常。不過你看,你跟你前面的同學,分數差距不大,而且你有幾題不是不會做,而是粗心大意扣了分,這就給你留下了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們兩人一起反思吧。’於是,我家書房的白板上寫下了三排字:生活:整潔有序/學習:深入細緻/目標:逐步趕上先進。接下來一個月後的初中八校聯考,我孩子的成績就是班一校二了。「我一直認為孩子成人的重要性大於成才,而成人的標誌應該是健康、快樂。有人說,現在的中學生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牛多。的確,孩子上初中後,時間很緊,我擔心孩子的身體受不了,就在每個星期六或星期天抽半天時間,跟孩子一起去鍛練跑步,或騎車到郊外遠行。我建議家長主動負起責任來,找點時間,找點空閑,帶著孩子,到戶外走走。」與一般家長只抓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同,鄭先生也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2009年5月,兒子參加了華師一附中的專縣生考試,近5:1的錄取比例,他考上了!鄭先生很激動,但也很糾結:到底讀不讀華師一附中?因為讀,要交兩萬多學費!是筆不小的支出。不讀,又心有不甘。「有天晚上,我在洗漱,孩子蟄到洗漱間門口,怯怯地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跟我說他還是想讀華師一附中。我突然覺得自己很無能,人家那麼多有錢人的孩子想讀考不取,我孩子考取了還在盤算錢的問題,一個決定就在這時突然下了,我壓抑著哽咽對孩子說:‘這麼多年來,依靠你自己的勤奮努力,終於取得了一個好的結果,我們也為此自豪。你想讀就讀吧,不要你操心錢的問題,爸爸媽媽的收入支持你讀個高中還是沒有問題的。’就這樣孩子上了華師一附中。「剛到華一,我有事就跟孩子打電話。有一次孩子說,再有事就發簡訊吧,打電話很費時間,學校也管得很嚴的。於是我跟孩子約定:每週六晚上10點以後打一次電話,其餘每天發簡訊。至於簡訊的內容,起初我側重於跟孩子交流學習,有次孩子說,你再發簡訊就多聊點生活吧,特別是家裡的生活,我看著就親切。我想也是,就多加了些生活內容,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我平時半個月左右來武漢看他一次。高三時,奶奶來武漢陪讀了1年。就這樣,兒子順利度過高中三年。」鄭先生說。
鄭先生和妻子分別是公務員和護士,收入不高,孩子讀高中這3年花費不小,他們毫不心疼。生活上很節儉。兩個大人從來不穿貴衣服。孩子的衣服極少有超過100塊錢一件的。全家人的鞋子沒有超過100塊錢一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