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點」和「七八刀」(圖)


明朝文學家蔣燾小的時候,就會對對子。一天,爺爺帶他到一座廟裡去玩兒。蔣燾從高高的台階上往下蹦,三蹦兩跳地就到了下邊,爺爺見了,笑著說:

三跳,跳下地;

蔣燾在下邊一抬頭,正好看見樹上有只小鳥,「扑棱」一聲飛上天去了。小蔣燾馬上對了一句:

一飛,飛上天。

有一年冬天,蔣燾的父親和一位客人在家裡吃瓜,蔣燾在一旁陪著。正吃著,忽然天空烏雲密佈,接著刮起了大風,不一會兒就下起了大雨,雨點兒「劈裡啪啦」地打在窗戶上。客人看著窗戶紙上的雨點印兒,心中一動,想出了一個對子,嘴裡不由得念出聲來:

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

是說,這會兒,冰涼的雨點打在窗戶上,東邊窗戶上有些雨點,西邊窗戶上也有些雨點。從文字上講,上聯巧就巧在「凍雨」的「凍」,是由「東」和「二點」組成;「灑窗」的「灑」,是由「西」和「三點」組成。這樣既說了當時雨打窗戶的情景,又說明瞭「凍」和「灑」兩個字是「東」、「二點」和「西」、「三點」組成的。上聯出得這麼巧,下聯就不大好對。要前半句得說個事,後半句又得眼前半句的事有關係,還得能拼成前半句的第一、第三個字。可真夠難的!

蔣燾的父親正琢磨對個什麼下聯好,小蔣燾可就說話了:

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客人一聽,一拍大腿,豎起了大拇指,連聲說:「對得好,對得好!」蔣燾的下聯對得真是不錯。前半句「切瓜分客」,說的正是這會兒吃瓜的事兒,下半句的「橫七刀」,「豎八刀」既是指切瓜,眼前半句有直接聯繫,同時,「七」,「刀」,左右橫著合起來正是前半句第一個字:「切」;「八」、「刀」上下豎著合起來正是第三個字:「分」。

多聰明的蔣燾!可惜他只活了十七歲。不過,他可還寫出了一本厚厚的書留傳在世。

(據清·梁章鉅《巧對錄》卷四, 清·褚人獲《堅瓠五集》卷二《蔣燾巧對》)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