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孩子被看成是全社會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美國家長經常對孩子說的是:「我愛你」「孩子,你很棒,父母為你自豪」。在教育孩子方面,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教子絕招也是普通美國家庭通用的:首先,父母要做好子女的榜樣。第二,要讓孩子感覺到被愛。第三,不溺愛孩子。第四,家庭的穩定和傳統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第五,立規則的同時給孩子們一定的通融空間。第六,學會為他人著想。第七,關注孩子的學習,但不強迫死讀書。第八,為孩子設立家中紀律,培養孩子獨立性。
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
溺愛與單純的智力開發就是扼殺孩子未來的成功與希望。
一 全面的家庭教育不僅是智力開發
現代科學的研究表明,孩子的非智力心理素質建設應該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家長,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孩子未來的人生幸福美滿。對於美滿幸福的定義可以用六個字概括:成功、健康、自在。怎樣幫助孩子取得人生的成功呢?進行智力開發是當今家長普遍的嘗試。
關於成功,有過這樣一個公式:成功=能力+機會。在這裡,能力指的是一個人的主觀條件,機會指這個人所處的社會客觀條件。
不同的人對於能力可能有不同的定義。總體來講,一個人的能力是由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兩部分組成的。情商是衡量人非智力能力的重要指標。
中國目前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視智力因素的開發和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對孩子未來成功與命運的影響。也就是說,我們缺乏全面發展的家庭教育。
那麼,什麼是智力呢?智力就是我們觀察、認識社會、利用經驗和知識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包括觀察能力、判斷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思考能力等等。這種能力家長都比較重視開發,有些人從胎教就開始了。
然而,智商提高了,是不是一定意味著人生的成功呢?
似乎不是這樣。
一個運動員技術很好,但如果心理素質不好,臨場緊張,承受不了壓力及比賽過程中的種種曲折和挫折,就無法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取得好成績。
二 人生是長期的競賽過程,需要全面的心理素質
同樣,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中,就像運動員處在競賽中一樣。人生就是長期的競賽過程,有一個長期的心理素質問題,水平發揮問題。
即使一個人的智商很高,如果他總是發揮不好,他同樣不能成功。
北京一個13歲的男孩,母親對他的學習批評了幾句,他承受不了自殺了。自殺前寫下遺書,大意是對母親不能原諒。孩子自殺以後,家長很受刺激,母親精神失常。
報紙還報導過南方的一個15歲的女孩,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也自殺了。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智商不錯,也很要求上進,可是稍微遇到點挫折,或者家長有了一點批評,就承受不了呢?如果孩子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這麼差,他們有再高的智商,有再多的知識和專業技巧,未來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呢?
我曾見到不止一個曾被稱為「神童」的人,有的是科技大學少年班畢業的。他們的專業知識、數理化都很優秀,但是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應變能力,結果這些曾經的「神童」有些連正常的工作都不能適應。社會對他們而言顯得過於複雜和殘酷了,他們沒有安全感,不知道應該怎樣生存。
這同樣反映出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對於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質的培育是忽略的。有的孩子上了大學,因為學習的壓力,從高高的樓頂上跳下來。對此應該深思。
三 溺愛就是扼殺孩子未來成功的人生
溺愛就是扼殺孩子未來成功的人生。
溺愛是給孩子明天生活設置的障礙。
溺愛與單純的智力開發有可能毀滅孩子的未來。
我們必須有完整的教育。
報刊上曾經披露,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摔了一跤,膝蓋碰了一下,原本是很平常的小事,可是做母親的趕緊上去又吹又拍又按摩,而且淚水盈眶。這在孩子心中會留下什麼樣的印象?是一點挫折都不能承受,一點困難都不能經歷,一個跟頭都不能摔,摔了以後也不必爬起來,應該由別人來安慰、來撫愛。
還聽到一個更殘酷的事情,發生在天津。一個兩歲的小孩和爺爺一起玩,他拿著牙籤要扎爺爺的眼睛,爺爺很痛,不讓他扎,孩子就哭。爺爺只好忍痛讓孫子去扎,一隻眼睛扎痛了,再扎另一隻眼睛。結果,老人的雙眼都被扎瞎了。
任何一個理智健全的人對此都會感到震驚。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說明目前在子女教育問題上的一種社會風氣,對孩子「溺愛再溺愛」,「寵愛再寵愛」,以滿足孩子的各種慾望為宗旨,並不考慮對孩子的未來是否有利。
這件事充分表明,過分的溺愛對大人和孩子都是有害的。對大人的害處表現在今天,對孩子的害處表現在明天。
四 鼓勵、支持孩子獨立自主地做事是家長最重要的角色
什麼樣的態度才是真正替孩子的未來著想?有一個相反的例子。美國一個小女孩立下志願,要做飛越北美洲的最年輕的飛行員。經過一段訓練以後,在7歲這一年,她實現了這次飛行。然而飛機失事了,與她一起遇難的還有她的父親和教練。事後,她的母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她並不因此後悔,因為那是女兒的願望,是一個勇敢而偉大的嘗試。如果一切還可重新選擇,她仍然會尊重女兒的意願。
如果只從孩子的安全出發,很可能孩子連自行車都不能騎,門也不能出,因為任何行為皆存在危險因素。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讓所有的孩子都去開飛機,而是這裡有一種精神,就是從小讓孩子獨立自主地做事情,而且永遠給他鼓勵和支持。
家長的這個角色對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 情商教育與成功人生
人類一直重視智力的發展,並且有了衡量智力的測試系統──智商;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智商以外,還存在著另一個應該重視的參照元素——情商。
情商反映了一個人控制自己情緒、承受外界壓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科學家們經過各種測驗和考察,證明了情商比智商對人更重要,它在更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婚姻、工作和整個人際關係的處理,甚至包括他的事業。
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一群兒童分別走進一個空蕩蕩的大廳,在大廳最顯著的位置放了一塊軟糖。測試老師對每一個將要走進去的孩子說:如果你能堅持到叫你出去的時候還沒把軟糖吃掉,你就會得到獎勵,得到另一塊軟糖。這樣,你將得到兩塊軟糖。如果你等不到老師來就把糖吃掉了,那麼你只能得到這一塊。
實驗開始,孩子們依次走進大廳。
有些孩子忍受不了誘惑,把糖吃掉了。還有一些孩子明白只要堅持下來,就能得到兩塊軟糖,於是盡量控制自己,轉移注意力,唱歌,蹦蹦跳跳,就是不看那塊糖,一直等到老師叫他出來,並得到獎勵。
專家們把能夠堅持下來得到兩塊軟糖的和不能堅持下來只得到一塊軟糖的孩子分為兩組,對他們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那些只得到一塊糖的孩子普遍沒有得到兩塊糖的孩子成功。也就是說,凡是小時候缺乏控制力,情商弱一點的孩子,長大以後不管智商如何,在人生中都不太容易成功。
這項研究引發了社會對情商教育的重視。
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還知道什麼做法能夠成功,能夠得到獎勵,在競賽中能夠得分。許多家長總是過多地重視孩子的生活是否優越,是不是很聰明,可是孩子把握人生、控制自己的能力往往被忽略了。家長們把決定一個人婚姻、工作、人際關係、事業的主要部分忽略了,這不是很可惜嗎?
六 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
一位成功人士曾經這樣講過:一生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母親給我的,叫「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小時候每次跌倒了,媽媽就說,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這個聲音成了他人生中的一個警句,一個格言,成為生命的本能反應。在以後的人生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與挫折,這種心理邏輯都會起作用。
這就啟發我們,人在幼年時特別容易接受簡單邏輯、簡單說法的暗示,進而會形成一個影響他終生的心理素質。所以,在重視家庭教育的同時,也沒有必要把家庭教育看得特別複雜,往往家長的一個簡單動作、一句簡單的話語就能影響孩子一生。
古人有一句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當然說得有點絕對,但它確實包含了一個真理,幼年的教育是特別重要的。
我們的家庭教育應該提出明確的口號,重視非智力心理素質的開發,重視情商教育。這對於獨生子女尤為重要。
要從現在做起。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更好呢?我們的回答是,讓孩子擁有獨立自主地學習與生活狀態。
七 溺愛與專制的家庭教育
溺愛的家庭教育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另一方面缺乏民主精神,對孩子比較專制;孩子應該這樣,應該那樣,這個不許,那個不要,很多很多具體的規定。孩子獨立生活、獨立學習、獨立工作的能力得不到培養,甚至被扼制了。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在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的同時,常常會對各種教育產生強烈的逆反。
因此,當前最重要的是家長們要把對待孩子的態度做根本的改變。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讓他自己去做;孩子能夠做主的事情,一定要讓他自己做主;孩子現在還不能做或不能做主的事情,家長要用啟發、幫助的方式使他自己想辦法去做。這種教育才體現了對孩子的愛,才是真正對孩子有益的。
八 把正確的原則變為一句簡單的話
在引導孩子的時候,有兩點很重要。
第一點,要把正確的原則、正確的態度變為一句簡單的話。就好像前面講到的,那位成功者一直記住母親的話,「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還有像前面講過的,「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去做」。這些簡單的原則和口號,要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並且在每一個行為關口都給孩子重複一遍。
九 中斷邏輯的方法
第二點,在對孩子實施教育的某個階段,發現孩子有了某些你認為不正確、對他以後不利的錯誤傾向,怎麼辦?
可以這樣做,每當這個錯誤傾向出現的時候,就中斷它一次。比如孩子跌倒後哭了,家長要中斷過去的做法,不再又哄又拍,而是說,自己爬起來好不好?
這樣重複幾次,孩子原來的邏輯就能被改變過來。
十 剛剛出生的孩子對外面的世界都是有感覺的
孩子再小,哪怕他剛剛出生,對外面的世界都是有理解、有感覺的。生命非常敏感,如果孩子對外界沒有感覺、沒有理解,就不存在胎教了。
不要認為孩子什麼都不知道,可以任意用各種錯誤的東西影響他。從現在開始,家長就要恪守職責,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態度,都要有長遠的眼光,即我要讓孩子成為成功、健康、自在的人。要用這樣的心態對待孩子——即使孩子很小,沒有更多的理性反應,只有舒服不舒服的感覺,用哭鬧來表達他種種感覺的階段。
十一 重新開始你的生活
對家長來講,還有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做法,從現在開始重新塑造自己。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家長,孩子身體有什麼不舒服,孩子被磕碰了一下,家長的反應很重要。如果你遇事就驚慌失措、方寸大亂的,給孩子心理造成的重複影響,對他一生都將是負面的。
所以,面對孩子家長需要重新開始生活,重新塑造自己,使自己更安祥,更堅定,更從容地對待生活,包括對待孩子發生的各種事情,在孩子生病、不舒服時,要鎮靜從容,家長的反應對孩子的影響是其他東西不能取代的。
此外,希望年輕的家長請教一下身邊的老人,上一輩人往往多子女,他們對孩子恰恰比較達觀,遇事不那麼驚慌、那麼在意。要感覺一下他們對孩子的達觀態度。不要像現在很多父母那樣,把孩子放在保溫瓶裡,從小就把孩子的心理搞得很脆弱。那對孩子是有害的。
以上兩點對於孩子剛剛出生的父母尤為重要。等孩子再大一點,能聽懂故事的時候,哪怕孩子似懂非懂,你可以用喃喃自語的方式給他講故事。小白免的故事,小山羊的故事。講這些故事是為了使他堅強勇敢,成為擁有獨立自主精神的人。
如果注意到這幾點,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家長就已經為他打下了情商教育的重要基礎。
十二 家長的行為最重要
進行情商教育,最有影響的是家長在家庭中──特別是在孩子能看得到的情況下的表現。孩子從小,哪怕他特別小,半歲一歲的時候,對周圍世界都是有感覺的。你對孩子的一點點反應他都「記錄」下來了。比如他不舒服了你是什麼反應,他疼一下你是什麼反應,孩子熱了涼了你是什麼反應,孩子哭了你是什麼反應,孩子有這樣那樣要求時你是什麼反應。你對待孩子的一整套反應,同時也作為反應程序輸入到孩子身上了。孩子以後就會用你的態度來反應他遇到的問題。
在家庭教育中,溺愛表現為對孩子細緻敏感到膽戰心驚的程度,這恰恰會使孩子十分脆弱。他們從父母的態度中,「學習」到了對待生活的反應。可以想像當他們長大以後遇到問題時,會按照我們輸入的程序做出相應的反應。
如果你的孩子剛剛出生,怎樣從小塑造他的情商是比較好辦的。但是孩子比較大了,已經六七歲、七八歲甚至十來歲了,由於過去不重視心理素質教育,造成孩子的很多弱點。這時家長面臨的就是如何把這一課彌補過來?
那麼,主要的方法就是中斷孩子的舊有邏輯。
十三 營造孩子的周邊環境
環境在影響孩子,當你想把孩子往好的方向塑造、調整的時候,首先就要塑造和調整他的環境。所以,你不僅要做孩子的工作,還要做周邊環境的工作。一方面讓孩子在基本問題上受到良好的教育,給他一個主要的影響,同時有其他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完全避免也同樣不利於孩子成長。要讓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知道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正確的。這不是更好嗎?
来源:柯雲路的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