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星圖 精美的《天文扇》


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星圖

星圖,即天文圖,是古人對天空中恆星觀測的記錄。恆星在歷史上可記的年代裡,人們不易覺察到它們相互間位置的變化,因此,恆星在天空中的圖形基本是固定的。人們可以像繪製地圖一樣製作星圖,通過圖形將恆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標明出來,類似查閱地圖一樣來查閱它。星圖的出現,使人們認識全天星空有了一種形象而又方便的觀天工具。古星圖是珍貴的天文曆史文物,人們通過星圖,不但可以研究恆星位置的變化,而且還可據以反映當時人們對星空的認識水平。

當今世界上在14世紀以前的古星圖,只有我國還保存下來,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保存在江蘇省蘇州市的石刻星圖,現藏於蘇州市博物館內,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而它的繪製者,就是南宋時期的天文學家,曾任宋寧宗趙擴教師的四川省劍閣縣人黃裳(1146—1149年)。

蘇州石刻星圖,是黃裳根據蓋天說思想繪製而成的,屬於前文所談到的古代拱圓形蓋天圖式,也可以算是蓋圖或蓋天圖一類。星圖形制總高八尺,寬三尺半。上部繪有圓形星圖,共記錄有恆星1440顆,周圍布列有12辰12次名稱和分野,下部有簡要的文字說明。星圖的繪製系以北天極為中心,畫有三個半徑不等的同心圓,分別代表北天極恆星圈、赤道和南天極恆隱圈。由於我國地理位置位於北半球,南天極附近恆隱圈之內的恆星,在我國古代政治文化中心的黃河流域一帶是看不到的,所以同心圓最外的一圈,即代表恆隱圈。此外,又畫有28條輻射線分別從北天極延申引出,每條線經過一個距星,以標示出全天28星宿的距度。圖上還畫有和赤道呈24度斜交的日行黃道和橫越天穹的銀河。圖下附有說明文字41行,每行各刻有50餘字,其內容概述有關太極、天體、地體、地徑、赤道、黃道、日月、經緯各星、天漢、12辰次、12分野等等天文基礎知識。

古人對於恆星位置的觀測,是以觀測28宿的距星為基礎的。28宿的赤經差,即相鄰兩星宿距星間的赤道距度,在西漢時,由四川著名天文學家落下閎等編製《太初歷》時觀測過一次,以後很長時間沒有重新測定。唐朝初年,天文學家李淳風雖已發現其數值有了偏差,但並沒有重新測定更正。直到唐朝開元年間,著名天文學家(僧)一行編製《大衍歷》時,與四川天文學家梁令瓚等重新測得28宿西官北虎七星宿中的畢、觜、參三宿,和南官朱雀中鬼星宿的赤道距度發生變化,與舊時測定的數值不符,方才進行了改正。此後,又相繼沿襲使用了幾百年,直到宋代,才又開始對恆星連續進行了五次大規模觀測。宋代黃裳所繪製的星圖,便是根據第四次,即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年)觀測的記錄繪製出來的,其繪製年代約在南宋光宗紹熙元年(lj90年);至宋理宗淳祐丁未年(1247年),經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王致遠摹刻於蘇州文廟的石碑上(插圖36)。


圖36 蘇州石刻天文圖,公元1247年(宋代理宗淳祐丁未年)刻。

黃裳星圖為世界科學家所矚目。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稱:中國的平面星圖,以蘇州石刻星圖為最有名。現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

二、工藝精美的《天文扇》與獨具特色的觀天指南《考訂中星圖》

《天文扇》,就是繪製有星圖,並且當作球面星圖的精緻扇面和圖式。其作用,是在夜空中用以辨認恆星和星座的位置,它們實質上也屬於天文圖,其製作者,是清代四川女天文學者江蕙。

江蕙,女,字次蘭,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出生於一個科名不顯的讀書人家庭,幼年時期,隨父江海平長期隱居四川江津的龍箐砦。成年後,與蜀東才子宋楠(字松存)結為夫婦。光緒六年(1880年)離開四川,眷屬丈夫轉宦於南京、北京等地。其具體鄉籍、年歲與詳細經歷已無從查考。

江蕙的父親江海平是一位閑適鄉野的學者,一生潛心學術,不求仕宦,曾編著《楞圓叢書》25種,學識淵博,對天文曆算造詣尤深。江蕙自幼師業經史,工書善畫,心思靈敏,獨稟特性;由於受父親的影響,尤醉心於天文曆算,對奇幻深邃的星空產生濃厚興趣。江蕙幼年時已能成誦《步天歌》,諳識古星象圖。每當清夜參橫斗轉,便緊隨父親到院子裡觀察星象,對照《步天歌》所指引的方向,巡視燦爛的繁星,由父親自「引手相示」,逐個識別滿天星座,並參照星圖,對周天星座一一加以對照辨認。無論寒冬酷暑,常年不懈,「久之遂熟」,能夠「按節(氣)應(物)候」進行推測(江蕙《心香閣考訂中星圖》刻印本,以下引文均同)。通過長時期觀測比較,她發覺古代星圖中所列星座位置與實際天象運行的「遠近、大小、明暗未盡吻合」。經過深入探索,遂根據自己的觀測心得工繪成圖,狀若一幅精巧扇面,取名《天文扇》。每幅扇面布列一部分天區,將扇面合攏,就拼成了一個圓形的球面,扇柄部位聚合而為天軸,形象逼真。但一幅扇面的圓形組合畢竟只能顯示天球的一半,而不是完整的圓球。為了顯示地平以下南天極附近恆隱圈內的星座,江蕙「以赤道界南北,欲以茲帙,分為兩卷」,別出心裁地設計製作為兩幅扇形組合的圓面,一為北天,一為南天,兩幅扇柄部位聚合的天軸,分別為北天極和南天極,外圈即代表赤道。滿天星斗錯落有緻地被安排濃縮於扇幅,燦然可據,各星區宿位,緊密銜接,走向清楚,易於推步辨認。如扇面所繪宮垣列宿,進一步校正古星圖的錯差,使用起來簡便準確,奇巧稱絕,妙趣橫生。

《天文扇》既是一套觀天指南,它能導引人們遨遊天國以辨識群星,又是一組匠心獨運的精美工藝品,玩味之中頓感珍貴雋永,奧秘奇峭。這時的江蕙只不過10多歲,尚不及笄年(成年)。清代女詩人史靜嫻有幸觀賞了江蕙的《天文扇》後,稱奇叫絕,感嘆不已,特為之賦詩讚頌:

尺幅分安列宿清,描摹廿四氣昭明。深閨幾見談天女,纖手揮毫萬象呈。

江蕙對天文學的造詣,集中體現在她的天文著述《考訂中星圖》上。清咸豐四年(1854年),年方16歲的江蕙在江津市上偶得《中星圖考》抄本一冊,系某一位佚名的民間天文學家所著。《圖考》主要是對恆星自東向西運行,位經上中天視運動方位的觀察記錄,這是前人對天象觀測實踐積累起來的珍貴科學資料,對曆法的推算與傳播天文知識有一定價值。江蕙對全書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書中錯誤甚多,與實際天象不盡吻合,「以此校觀星象,不免茫然」。然此抄本流傳於民間,謬誤沿襲,貽患匪淺,決心加以考訂校正,並在此基礎上重新編撰《中星圖考》。她將星圖逐一按節候與實際天象對照比較,反覆推敲匡誤,又補闕拾遺,認真加以修正充實,「使逐節天象燦然可據」。新撰《圖考》經「易稿數十」而成書,並補撰有跋文附於書後,以追述其力學成書的經過,這也是本文撰寫的主要依據。

在《考訂中星圖》中,作者根據對天象觀測長期積累的大量數據,對不同季節時令恆星出沒於中天(昏、旦之時出現在正南方的星宿,即中星)的方位變化,經過推步考訂,逐一進行記錄,並藉以探求整個星空狀況及其變化規律。全書共繪有星圖26幅,各附有敘述天體的文章。第一幅題為《紫微垣圖》。按古星圖,紫微垣屬中宮拱極星區,星座靠近北天極,終年位於地平線上常見不隱,為中央天區,其與28宿南宮朱雀星團的張、翼、軫三宿以北的太微垣,和二十八宿東宮蒼龍星團的房、心、尾、箕四宿以北的天市垣各星座雖同屬一宮,但相距甚遠,故另立統系,單獨列為天區,分別為三垣宮。

隋朝天文學家丹元子曾將全天各恆星在天空的位置,編成了一篇七字一句的長歌,叫做《步天歌》,是我國古代進行天文教育的普及教材。其文辭深入淺出,便於記誦,非常流行。許多初學天文的人將《步天歌》視為認星的指南,人們讀著《步天歌》,就好像在天空漫步遨遊一般。只要先認識一顆甲星,然後由甲星向東走去,便到了乙星;或向南走去,便到了丙星。這樣念著歌訣,按照方向,一顆顆地走過去,便很容易地將天空的恆星逐漸辨認清楚。《步天歌》在宣傳普及天文知識上曾起過很大作用,談天文的人,沒有不知道《步天歌》的。

江蕙所繪製的《紫微垣圖》,卻將天市、太微兩垣宮的星系列入同一圖中,星圖邊緣達於赤道星區,大大擴展了中央天區的範圍。這與丹元子《步天歌》星圖所步列的天區劃分不盡相同,是否作者對此持有她獨特的學術見解!其最末一幅則沿用了歷史上的《月行九道(或稱白道)圖》,顯然與天象實際不合,缺乏科學價值。其餘24幅星圖,系按照一年24個節氣繪製,每一個節氣均插畫一幅,考訂了各個節氣相應中星的名稱及其出沒規律,並各各配寫了《中星歌》辭,以便於推步辨認。這可算是《考訂中星圖》最重要的內容,也是全書較為有價值的部分。

古代天文學家根據對天體視運動的觀察和記錄,早已瞭解到天空中的全體恆星其位置距離幾乎是相對固定的,整體地東升西落,這是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形成的。但是當我們在每天黃昏或黎明前連續去觀察同一個星座時,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就會發現,那個被觀察的星座由東方升起或向西方沒落的時間逐漸提前,如此日復一日,整個恆星圖形逐漸西移,每天大約前進一度左右。過了半年,原先黃昏時剛從東邊升起的星座,卻變成在黃昏時正向西方落下,而此時東方則升起了半年前不曾見過的星座。這樣一來,根據同一時刻中星的視位置變化,就可以測定太陽在天穹相對於恆星間的移行路徑,進而推算出一年中季節的更易。江蕙通過長時期對天象觀察的連續記錄,逐漸摸清了恆星中天的運行規律,將每個節氣什麼星座什麼時候經過上中天的視運動情況,生動形象地一一編成歌詞,做到「句中有圖,言中有像」,並繪製成相應的24節氣星空圖相與配合。按照這套星圖,人們只要把觀測日期和觀測時間進行適當搭配,就可「按圖索驥」地找到有關星區星座,並掌握其運行情況。就科學價值而言,《考訂中星圖》不但是一部別具特色的觀天指南,而且它所積累的天文數據,對民間的農事安排與曆法考訂都具有參考價值。

江蕙的才華及其著述,受到不少名士和天文愛好者的普遍推崇,凡能親睹其書稿者,無不「見而異之」,稱羨不已。但不知是因囿於傳統禮教悚於物議,還是出於江蕙為學的謙虛慎嚴,對其著述「謹藏閨闥」,一般不輕易示人。清光緒六年(1880年),江蕙眷隨丈夫宋楠赴北京供職,與好友羅雲樵相會,提及江蕙書稿之事,羅深表關注,倍加讚嘆。為了使書稿能公之於世,不致湮沒,與宋楠一道竭力做江蕙的工作,「為之慫恿,付諸手民」,在宋、羅二人的鼓勵與眾學人的支持下,久藏閨閣20餘年的書稿終於刊刻出版。

封建社會自明清以後,為保證皇家靈臺對星空的壟斷,民間一般是被禁止「私習天文的」,「凡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苟非其任,不得預焉」。一個被閨範束縛的弱女子,竟不甘於「男尊女卑」的封建壓抑,公然觀天立說,並立志對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執著追求,刻苦鑽研,並取得了一定成就,這本身就是對傳統世俗的挑戰。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