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菜,人們馬上想到的是油煙。在國外,中國人居住過的房子如果不進行徹底裝修,老外肯定不會再買了住進去。國外房子的結構,廚房是開放式的,與客廳連在一起。中國人炒菜,油煙到處飄,時間一長,滿屋子都是一層油,一直住在裡面不覺得,老外一進來就能感覺出來。
煎炒烹炸是中國菜的特點,不管怎樣,就是好吃,老外對於中國菜也是情有獨鍾。要說不健康,其實老外的BBQ更不健康,要說不乾淨,BBQ的煙更大,只是人家在院子裡而已。既然油煙不是問題,那中國菜有什麼需要值得反思的嗎?這是中國人根本就沒有注意的問題,那就是消耗的時間。
食不厭精是中國人的特點,當人們津津樂道舌尖上的美味佳餚時,忽略了加工這些東西所消耗的成本,那就是生命當中最寶貴的東西——時間。難怪老外喜歡吃中國菜,自己又不做,人家耗不起那份時間,跑到中國餐館去買回來那份時間。但要注意了,老外吃的是餐館,是專門幹這個的,屬於集團化生產,所以效率遠高於普通家庭。
老外吃中國餐館肯定不是日常行為,就像是中國人去牛排店一樣。下館子也需要支付時間成本,時間安排是老外非常在意的事情,因為他們有各式各樣的生活內容安排,飲食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已,可以享受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我在國外生活的時間久了,漸漸開始接受國外飲食習慣,夏天每週在院子裡都有一次BBQ,就像是有些老外每週會吃中國菜一樣,應該不會影響健康,但平時的飲食,製作的過程要遠遠短於當年在國內的情形,最重要的是質量非但沒有下降,而且大幅上升。
其實現在發現,老外的食品也特別好吃,他們好吃在佐料上面,完全靠撒在食品上的調味醬,而這些好吃的醬都是從超市裡買的,也是集團化生產的結果,這樣就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在超市經常有各種各樣的免費品嚐,隔一段時間就會推出新的產品,也會淘汰產品,總歸來講,口味不斷變化。
中國人在食品上每個家庭有自己獨創的口味,但問題是好吃的東西只能小范圍享用,這個獨創,也耗去了一個家庭主婦半生的時間,到了自己孩子成家的時候,很難承傳下去。因為中國菜的做法沒有量化概念,而老外的所有食譜都是嚴格按劑量的,無論液體還是固體都有專門的計量工具,好吃的東西很容易變成文字記載下來。
中國的食譜裡面總是講少許,這個少許是多少根本就不知道,最後還是需要自己去摸索。國外的食譜,什麼都是按克算,按毫升算,有專門的杓子,一滿杓到底是多少標得很清楚。介紹一下我們家被西化以後的飲食,不但非常健康,最關鍵的是省時間。
紅燒,電子控制的高壓鍋要比傳統的更加節能安全,特別是在華人和韓國人的圈子裡比較流行,老外的食品呢,講究慢燉。好處都是設置好了根本就不用管,按照劑量把東西放全了就行。中國人不是講究入味嗎,紅燒是屬於最入味的。
清蒸,只有活魚是要拿來蒸的,華人超市裡面買活魚,當場會給殺好沖乾淨,回來放上蔥、姜、蒜蒸一小會兒就好了,這像中國一樣,連蒸魚的豉油都是現成的,一大條活魚的價格大約七至九元之間。
米飯,日本是吃米飯的國家,他們生產的電飯鍋可謂是把做米飯的過程研究透了,看上去一鍋飯要兩個小時時間,其實真正耗電不是很高,包括做好以後需要悶的時間,加熱是四周加熱,而不僅僅是普通電飯煲那樣的鍋底加熱。與電子高壓鍋一樣,只需設置的是做好的時間。
焗烤,是介於清蒸和紅燒之間的一種加工,就是放在小烤爐裡面加工,構成國外飲食加工的主體,也是藉助於電子化控制來省時間。國外超市有很多半成品,在烤箱托盤裡墊上錫紙,撒上佐料,設好時間,烤好以後連錫紙轉移到盤子裡,吃完飯連盤子都不用洗,錫紙一團就給扔了,別提多方便了,就此再也沒有油煙。
再多說兩句的就是國外海鮮實在太便宜,一盤新鮮的海鮮,買來的時候都是處理好的,放在小烤箱裡面加工出來最終成本大約五至八元,和老外餐館裡面的區別不大,因為調味醬差不多。當然餐館裡面也不過十元左右,只是去餐館要耗費時間罷了。
生吃。老外超市的青菜很多都是洗好了,切好片,幾個品種混在一起的,回家倒上自己喜歡的沙拉醬,直接就端上餐桌了。什麼清炒、蒜茸、上湯之類的統統沒有,蔬菜只要一加熱,裡面的養分就會損失。現在覺得中國的大蔥蘿蔔沾醬應該是最健康的,但是中國的蔬菜你敢生吃嗎?又怕有農藥,其實農藥即便是做熟了,毒性不會減少。
大幅減少過去餐飲習慣裡面不健康的成分,製作方法裡麵包括,爆炒和油炸,當然不是絕對禁止。減少食糖和食鹽的用量,用蜂蜜和調味醬替代。增加纖維食品和白肉(指海鮮和雞肉),減少紅肉(指牛羊肉),基本不吃豬肉,嚴格禁止內臟。餐前一小杯紅酒,每晚一小塊乳酪加紅酒,開懷暢飲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其實一個人要想健康,只要遵循兩個字——節制。
都說海外華人留戀國內的美食,當然一開始的確總想著回國和朋友們大吃一頓,自從地溝油的事情爆料了以後,一點胃口都沒有了。新移民飲食上的適應需要一個過程,中外飲食文化各有千秋,生活在海外,吸收西方比較好的東西,留給自己的是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