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學怎麼了?(二)

作者:若隱 發表:2012-11-08 23: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有人說中國大學失去了尊嚴,有人說中國沒有真正的大學。但我們似乎能看到,中國的大學就像是一座頹圮的象牙塔,昏黃如老煙民牙齒,破敗如上世紀危樓,面臨坍圮的邊緣。我們的大學究竟怎麼了?
                                         ——導語

教育怎麼了

教育制度的弊病是最近幾年被談論的最多的一個話題,我們可以看到,上大學之前,首先開始培養得分機器,灌注洗腦思想,雕鑄麻木的靈魂。然後等學生終 於走到了高考這一步,再告訴你什麼是異地高考,告訴你什麼是本地擇優,什麼是地理歧視,正因為如此,北京等地的戶口才變得比金子還要珍貴。北京大學,更是 有幸得一小夥贈送的牌匾「北京人大學」,看著新聞的我們,也只能皮笑肉不笑地觀望我們畸形的教育境況,或許有的人已經徹底遠離了,但後輩們怎麼辦?對於這 個問題,北大校長許智宏回答說「我每年都講,教育的公平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公平。」莫非這就是我們需要的答案嗎?呵,真乃滑稽的託辭。是不是沒有絕對的 公平,我們就不需要公平?是不是人人平等,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加平等?換言之,既然不公平是不可避免,是不是就要容忍?「存在即合理」的這類說辭不過可恥 地混淆視聽罷了。玩味文字遊戲,實在不是一個所謂校長該有的風範。

或許經歷過高考的荊棘路,許多人都認為到了天堂,從此便可高枕無憂、遊戲人生。高中老師經常會說:現在苦點,到了大學,你們便徹底的自由了,想幹什 麼幹什麼。以此來鼓勵那些徘徊在崩潰邊緣的學生。於是大學老師只能訴苦,正是因為太多的變相激勵,使得大學充斥著享樂之風,破壞了大學的教學理念。其實我 們更多的應該從這裡面看到當代教育的一些本質:推卸責任。高中推給大學,大學再推給高中,一個巨大的惡性循環。之所以形成這樣一個惡性循環,就是因為教育 沒有把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和人格力量放在第一位,而是一些實用主義的灌輸,中國的教育從來沒有把培養一個心智健全、人格完整的人當做主旨,有的只是勢利、 麻木和服從。所以,中國各個階段的教育都是斷層的,根本沒有形成一個整體,或者說沒有一個教育連貫的意識。高中一教完,把爛攤子扔給大學來收拾,大學一教 完,扔給社會。整個教育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推卸責任的過程。

大學雖然是自由的殿堂,但無可否認當代大學的教育極少重視這一點。下到課程的自由,上到思想的自由,很難說能夠達到民國時期的輝煌。課堂上教師僅僅 作為教書匠的身份,機械地授課,單方面地講授或許能增加學生的知識儲量,但並不能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換句話說,許多老師抱著你來上課了就一定能學到東 西就一定會對你有好處的邏輯,其實僅僅是一廂情願,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到,是培養一知識容器更有價值還是培養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更有價值?「學到東西」這 一概念不應該僅僅從獲得多少知識來衡量,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不同,怎能判斷個人的知識對於他人(何況還是學生這個巨大的群體)來說是有價值的呢?至多能 說,取其長而補其短。教師的身份更應該是新思想的傳播者,而不是舊知識的灌輸者。孔子也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考的能力遠勝於獲得知識的多寡。現在很 多大學課堂上,教師還塑造了一種「師權至上」,權威不容反駁,不然就請你走出教師,當然這只是偏激的個例。但我們應該清楚我們需要怎樣的課堂,教師權威的 樹立,不利於對真理的討論,也有悖於大學精神。我們需要更加平等的對話環境,這樣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才不至於劍拔弩張,才能真正做到「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學者姚國華回憶自己曾經在蘭州大學的時候,一週僅僅需要上二十個學時課程,還有一天完全不安排課程,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和時間,而現在的大學,有些動 輒一週超過四十個學時,包括週末也被滿滿的課表霸佔,教師無節制點名,甚至是一些公選課,這似乎又回到了高中時期?中國的教育改革指望學習某些西方大學, 空出更多的無課時間來,同時增加公選課和基礎課程的比例,可以給學生更多自學的時間,但目前看來,改革似乎一直在走退路,越改越亂。

蔡元培曾經說:「職業教育好比房屋,普通教育好比地基,倘若等到高屋建成,才發現地基不穩,就來不及了。」蔡元培崇尚五育並舉,認為其是「養成健全 之人格所必需」,教育不僅僅是為了教會學生實用主義,還應該培養他們養成健全的人格。或許高度專業化的人才能夠更快適應社會的需求,但只有全面發展的人才 才能在社會的浪潮中待得持久,比起前者更加有後期的潛力。蔡元培曾經得到過杜威的高度評價,被稱為「能領導大學對民族、對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唯一大學校 長,雖然我們不能因此而神化他,但至少,應該從他對於老北大的改造中汲取一些可取之處,大學教育改革的方向,應該從這裡入手,改培養專業人才為培養人格健 全、綜合文化素質高的人才。

大學教育的失敗還體現在一些其他的方面,看看我們如今的大學競爭,教育部出臺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弄虛作假之風盛行,糊弄人的數字多了只會造成 一種視覺污染,數據垃圾。就像高中時填的教師評價,班主任會跟你說不要填的太「過分」,其結果就是,責任心、講課能力、對待作業的態度,不是優便是良,這 樣的評價有任何實際意義嗎?為了達到這種毫無意義的標準,高校不惜弄虛作假,獻媚取寵,不僅僅弄丟了各自的校園文化,更是弄丟了大學的尊嚴和精神。每個大 學的好與壞,一張紙都寫得明明白白了,管你多有特色,都要屈從於麻木的數字之下。文化不見了,精神不見了,傳承不見了,剩下的都是優或者良,抑或是一些不 痛不痒的排名數字,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希望看到的結果嗎?沒有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教育上,反倒是本末倒置,大搞競賽,維持著一種虛假空洞的繁榮,如同被挖空了 的雷公塔。

西方的近現代文明起源於教堂和大學,在民國時期,這裡孕育了巨大的思想啟蒙運動。大學在現代化文明的進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孕育思想、新文 化的地方。學者姚國華總結:大學是醞釀、培養現代文明所必需的搖籃,也是陶冶現代人格、普及科學理性的「象牙塔」。大學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由此可見一斑。 民國時期的大學校長能直接與國家領導人對話,而現在,校長卻變成附庸於行政體系的一介官員,實屬教育之墮落,國家之悲哀。校長的地位下降,大學教育的倒 退,也是當今「象牙塔」之所以昏黃破敗的緣由。筆者認為,之所以有人說當今沒有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當然不是指當今的大學一定要徹底變回到民國時期,而 是指大學精神內涵的缺失,大學沒有起到指引時代的作用。這是教育之弊病,也是民族之弊病,一場由內到外的教育之改革,十分必要。(待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一五一十部落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