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日文雜誌《週刊文春》的一篇揭露文章,「在中國最有名的日本人」、專欄作家加籐嘉一被迫承認偽造了履歷,並在微博上向公眾道歉。
加籐嘉一是近年來中國陷入信譽困境中的一系列名人中的一個另類,因為他是個在華成名的日本人。他的「倒下」,也令很多曾經追捧他的中國媒體和讀者感到尷尬,因為他並不是在成名之地–中國被揭露出來的。事實上,早在半年以前,加籐嘉一因在中國出名而被「內銷」回日本後,就有不少日本人對他的履歷表示懷疑,比如,在2CH網站(相當於日本的「天涯」)上,就有網友形容其「形跡可疑」,對其拒絕東大選擇北大表示「很懷疑」,是「典型的大騙子」等等,不過,中國媒體普遍對此茫然無知。
日本人根據常識認為加籐放棄東京大學選擇北大不可信,由此撬開謊言的裂縫。但中國人卻多以為這是外國人對天朝文化的正常仰慕,平常可信,無甚可疑,因此也沒激起任何「疑心」。
在加籐學歷造假一事上,中國媒體的粗心大意令人遺憾,但也不應苛求。畢竟中日兩國文字不同,訪查不便,而媒體判定一個專欄作家水平主要不是靠學歷,而是靠學識,如果加籐嘉一果然學識超人,見解一流,那麼即便媒體把他捧紅成「在中國最有名的日本人」,也無可厚非。
但問題是,加籐嘉一的學識是否與其盛名「匹配」呢?答案是否定的。客觀說,從加籐嘉一的文章看,他並非一個完全欺世盜名的騙子,文字、觀點有頗多可取之處,但儘管如此,這些文字與見解也頂多隻與中國一些不錯的時評家水平相彷,並不特別出色。加籐被揭露後,國內仍有人替他辯護,但對其學識,我見到的最高評價也只是「文章是可讀的,他的學習能力很強且很勤奮」這類話。
這樣一個文章只具「可讀性」的普通日本青年,沒有蒼井空的自他既無矢野浩二的表演天賦,也然稟賦,到底因何成為被無數中國媒體青睞,遍開專欄,掌握巨大話語權,從而成為「在中國最有名的日本人」呢?值得深思。
加籐嘉一(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學歷造假使加籐倒下,但這不是他在中國成功的原因。即便加籐的學歷是真的,他依舊是個普通人,而一個普通人的普通文章,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媒體市場上備受追捧,是因為他具有某種稀缺性,而且是大受中國人歡迎的稀缺性。從某種程度上說,加籐嘉一在中國媒體上經營的不是他的超人學識與見解,而是他身為日本人的立場,是的,他的成功來自在出售立場,同樣的話語,中國人無法說或說出來不值錢,但由加籐說出來,則別有風味,這就是所謂「客觀」的價值、「第三隻眼」的價值。
顯然,作為日本「客人」,中國通加籐嘉一很善於利用自己的立場,他知道什麼時候說日本的壞話,什麼時候說中國的好話,像「作為日本人我是很恨菅直人的」、「日本首相不應再參拜靖國神社」、京滬高鐵比新幹線更穩定、更安全……這些話為中國人所喜聞樂見;更多時候,在公知熱的中國,他表現的比中國公知還公知,這也為中國人所喜聞樂見。
日本人加籐嘉一穩穩地抓住了中國人的脈搏,而中國媒體也慷慨的把版面話語權移交給他。這件事不能以好壞來一概而論,但卻反映出一些現實: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上取得巨大進步,但在文化上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媒體還不夠自信,主動瞭解中國,參與中國輿論的外國人也不夠多,按理說,像加籐嘉一這樣的「第三隻眼」在中國不該如此珍惜;另外,媒體的浮躁、跟風、一哄而上,也是加籐嘉一短時間內能夠爆紅的重要原因。
在歷史上,外國人偽造身份履歷來中國牟利的事情並不罕見,宋、明等中華文明鼎盛時期,就常有日本及南洋各小國商人為換取賞賜或者貿易權而冒充朝貢使節前來朝貢,一般都能滿載而歸、讚譽而歸,這類事情也幾乎從未被揭穿。這不是是因為接觸假冒貢使的中國人都草包,而是因為他們都深深明白:天朝人民需要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