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的村莊 60多歲的「年輕人」(組圖)

作者:華青 發表:2012-10-31 11: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桐子園的村道上空空蕩蕩,只有黃狗和家禽偶爾出現。

【看中國華青綜合報導】這兒曾經是一個山青水秀、擁有上百人的小山村﹐如今整個村子僅剩下兩位老人﹔這座2人村,就是當今中國城鎮化進程的一個縮影。

2012年初,國家統計局宣布,中國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達到6.9億人﹔這是一個歷史的分水嶺和大變局﹔在這場史上最大的人口布局轉移和重組中,中國數千年來的農耕傳統與生活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改變。

守望鄉土

據南方週末報導﹐今年剛過的這個中秋節,69歲的湯明孝沒去鄉上買月餅﹐不是湯明孝嫌麻煩,而是在這僅剩他們夫婦兩的深山小村裡,為一個團聚的節日刻意跑一趟,實在不那麼必要。

四川達縣的金石鄉﹐有一個柳潭村六社桐子園,距成都大約450多公里。這個有著清澈小河劃村而過的村莊,雖無沃野千里,但也山明水秀﹔它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最鼎盛時擁有140多口人。

不過從1980年代開始,和國內千萬條村莊一樣,桐子園也遇到了城市化浪潮的衝擊﹔村裡的青壯年先行一步進了城,老人們則逐一被時光消磨。2012年年初,隨著鄰居湯正吉被兒子接去廣州,整個村子僅剩下湯明孝夫婦兩位老人在留守了。


湯明孝(右)和妻子李仕芬(左)在自家的後院中,

村子裡的人們都外出工作,現在就剩下他們兩個人還住在老屋中。(南

湯明孝養育了四個兒子,在傳統的農業社會裏,這意味著福氣、壯勞力以及財富。

現在,兄弟四人分別在河北、福建和達縣雙龍鎮務工,但只有老二湯輝政和老四湯健成家了。在福建石獅打拼的老三湯銀輝已經37歲了,因為窮談過幾個女朋友﹐結果都和他分手了。

被接入城,或留守故土,成為桐子園大多數老人的出路﹔湯明孝不願意被兒子們接進城﹕「我們走了,那村子就沒了。」

村子確實正在消失,在一座座失去了主人眷顧的土房裡,有些已瓦面破落,雨水侵蝕。早年熱火朝天的天地已歸還山野,湯明孝現在一人打理著800棵梨樹和300棵柑橘,養了四條狗和兩頭牛,平日裡,只有牛鈴響在田間,房前屋後難聞幾次犬吠。

進城的誘惑

雖然沒人能說清最早走出山村的後生是誰,但普遍的看法是,桐子園事實上是錯過了第一波打工潮﹔後生湯洪濤說,1991年以後出去已經掙不到什麼錢了﹔儘管這樣、儘管他們從事著低端的工作,儘管挫折重重,不過之後的二十年間,桐子園沒人願意回到農村,他們成了中國城鎮化進程的一部分。

湯明孝的兒子們也在城市和鄉村間游移,既渴望在城市有立足之地,也希望家鄉能讓人安身立命。此外,他們更願意把父母接出來,而不是自己住回去。

湯明孝心裏明白,讓兒子們回到農村並不現實。有數據顯示,2010年,達縣勞務輸出高達四十餘萬人,相當於全縣人口的三分之一,而返鄉的卻屈指可數。被監測的100家農戶中,竟無一人返鄉創業。

自然村:10年消失90萬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社會藍皮書:201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過鄉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過50%。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說,中國每天消失80至100個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在2000年時,中國擁有360萬個自然村,但到了2010年,這一數字變成了270萬。也就是說,10年間就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

不論是湯明孝,還是湯輝政,都不記得最後一次四兄弟團聚在父母膝下是什麼時候了。「去年到得比較齊吧,就老三不在。」湯輝政說。在每年一遍遍歸家離家的輪迴中,後生們越來越靠近城市。四五年前,就連過年村子也變得熱鬧不起來了。

人們一戶戶走出山村,2004年左右,湯洪濤發現,村裡就連殺年豬也找不到壯勞力了。最多時有一百多人的桐子園,慢慢只剩下湯明孝夫婦,還有數個倒塌的院落。環顧四周,60多歲的他已經算是村裡的「年輕人」了。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