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美國總統歐巴馬決定阻止一家中國私營企業併購美國俄勒岡州靠近一個軍事基地的風力電廠。不管美國總統這個決定的對與錯——時機確實臨近大選,因而令人生疑——,但它確實表現出一種應該引起中國商界和政界憂慮的模式。在西方,許多中國的優秀企業都遭受懷疑:通訊業巨人華為進入美國一些市場時受阻;國有石油企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並購加拿大 Nexen 的舉措在業界引起風暴。不僅是在西方,連算不上民主資本主義者的緬甸領導人也已經開始對一些中國企業說不了。
這些懷疑的背後存在著一種感覺:中國的商界與中國共產黨走得太近,而中國大批國有企業的重新崛起更加強了這種感覺。體制中的許多人相信國有企業的成長幫助了中國的崛起。反過來也是如此:中國的發展也讓這些國有企業瓢滿鍋滿。然而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也將成為中國進一步發展的阻礙。
國家撤退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種邏輯支撐著發展國有企業的舉措。看到後蘇聯時代國有資產大量流入一部分寡頭之手,中國選擇了部分國有企業,以低息貸款,廉價土地和能源供應加以扶持,以便讓這些財富留在黨的手裡。這些企業裡拔尖者稱雄世界。其中中國石化和中國移動兩家在2009 年的利潤之和超過中國最大的 500 傢俬營企業利潤的總和。這些國有企業計畫長遠雄大,越來越多地吸引了全國各地最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對中國近年巨額投資從而於全球危機中挽救中國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推進了批評者所說"國進民退"這一進程。共產黨在一些重要的產業鼓勵國有企業兼併,並保護它們免受外國企業競爭。
從許多角度來說,結果是政府實受其害。一個獨立的中國研究項目發現,如果拋開政府明面上和暗地裡的補貼,這些國有企業都得賠錢。他們不給政府任何股息分紅,而是讓大量的財富餵肥了這些企業的老闆及其政治後臺,這些人多數是共產黨頭面人物的兒子、女兒,這些人勢力之大往往遠遠超過相關政府監督機構的領導層。本來可以更為有效地配置的資金被重新投入這些國有企業,增強它們的實力,膨脹了那些老闆的腰包。這些既得利益者反過來又成了政治與經濟改革最頑固的反對派,因為改革會讓他們失去最多。
這些國有企業的勢力損害了在中國的外資企業,使他們越來越多地被政府監管和准入障礙凍結在市場之外。在國外,這些國有企業也造成了許多麻煩,不止是在美洲引人懷疑。緬甸的首腦們對中國國有企業在他們的國家不守規矩的掠奪很是頭疼,這也是他們最近決定對西方開放的一個理由。最重要的,還是國有企業對中國中小企業造成的傷害,他們對資金極度飢渴。這嚴重抑制了中國民間企業家的積極與創新,而這些正是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大環境下最迫切需要的。
中國從中央計畫經濟一路走到今天,其勇可嘉。1990 年代後期,前總理朱鎔基對最弱勢的一些國有企業採取了大刀闊斧的措施。然而,十幾年之後存活下來的那些企業正逐步壟斷市場,使人擔憂。共產黨必須面對既得利益集團,開始國有企業的私有化,開放他們壟斷的那些產業,讓私營企業重新獲得生機,再一次幫助中國經濟向前發展。中國一些改革派知道這是勢在必行。4月,總理溫家寶在一次講話中抨擊了國有大銀行的市場壟斷。然而,他馬上就要下臺了,11月新一代領導人上臺之後誰會接過他這面旗幟還不得而知。黨內強硬派人物害怕這關乎共產黨的存亡。但同時這也關乎過去三十年的經濟奇蹟能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