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化名)本想考慮交班問題,如今卻勸兒子不要接手企業。
這個開了18年工廠的民營企業主百思不得其解——這幾年,自己沒犯什麼戰略性錯誤,和以前一樣勤勉敬業,為什麼企業竟然路越走越窄、陷入了眼下的困境?
老郭的企業位於長三角某市,從事機械零部件加工。在人力、土地等一系列生產要素成本上漲之下,產品價格卻持續低迷。是把廠子關掉,還是做最後一搏?老郭如今陷入了兩難抉擇。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果是放手一搏的話,需要舉全家成員之財力買下目前企業租賃的土地,後者所在的工業區是老郭幾年前「被招商」過去的。
面對國際市場萎縮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東部沿海不少民營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困境。然而,也有許多草根企業走出了一條與老郭不同的「上揚曲線」,經受住了市場競爭的考驗。
老郭的同行、一家位於浙江紹興的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產品競爭力要麼來自低成本,要麼來自差異化。
在目前諸多業已形成「紅海」的行業,低成本已經難以為繼,建立在高新技術投入基礎上的差異化則考驗著企業的轉型決心和家底。
過山車
老郭的經歷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背後還是折射出目前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今年1~7月份,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785億元,同比下降2.7%,這已是該數據連續6個月負增長。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收入增速繼續放緩和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導致利潤總額同比連續下降。
而在微觀層面,一些行業的小企業也是「步履蹣跚」。比如老郭,他甚至勸自己的「海歸」兒子不要接班。
梳理老郭18年的企業發展歷程,可以大致看出20年來一些中小型實業企業的高低軌跡。
1994年,老郭創辦工廠,當時固定資產約在200萬元,幾乎都是機械設備,企業到2006年達到發展高峰期,規模為150人,年營業額2500萬元,毛利率在30%左右。
就在那個時候,老郭開始積攢資金準備更新生產線。當時一條進口的自動線大約需要1000萬元,而老郭擁有閑余資金500萬元左右。
但一系列不可控因素開始發酵。
首先是當地政府一個突如其來的政策舉動,打斷了老郭的計畫。
2006年,當地政府對工業園區重新規劃,動員老郭搬廠房。當時江浙很多地方都在爭相新建工業園區,然而一些基層政府缺乏足夠的財政資金,採取了一些動員企業策略,比如地方政府鼓勵當地企業搬遷進入工業園區,然而都是毛坯廠房,不符合工業廠房的標準。地方政府承諾,各廠以租賃的形式搬入新廠區,自己支付廠房改建和辦公區裝修的費用,地方政府將在第一個租賃期(5年)到期後以便宜的價格將地皮賣給企業。 權衡之後,包括老郭工廠在內的幾十家企業都同意遷入工業區。廠房改建、裝修等花費耗去了老郭數百萬資金,更新生產線的計畫只能擱置。
與此同時,老郭所在行業的原材料價格開始大規模上漲,而且長三角開始出現「用工荒」。老郭為了留住工人,2006年給工人平均加薪10%,當時廠裡一線工人平均工資為1200元/月。
那年鋼材和工業用油價格繼續上漲,毛利率下降了10個點。老郭開始著急,他把剩餘的資金投入了當時在瘋漲的股市,之後股市大跌,通過股市賺快錢這條路沒有走通。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老郭這邊,來自日本的訂單量急劇下滑,他在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鏡鑒
2010年,中小企業再度承壓人力成本的上升,普通一線工人2000元/月都留不住。老郭同時發現,貸款也變得困難起來。他問了一些民間借貸機構,年利率幾乎都在40%以上,只能知難而退。這一年,企業賬面出現虧損,這是開廠16年來的第一次。
擺在老郭面前的,已經不是轉型升級的問題了,而是能否繼續生存下去。據老郭介紹,2011年,首期廠房租賃期滿,當地政府給他們兩個選擇:根據市場價打八折把土地賣給企業或是年租金上漲100%繼續租。
這些企業主發現,即便是打折優惠,2011年的地價也達到了2006年的三倍。
再度裁員的老郭決定暫時先租土地,再看機會。他說,自己一度想關掉工廠,如今還在猶豫。談及企業為何步入困境,他總結了三條原因:一是銀行融資太難、成本高昂,二是原材料和工資大幅上漲,三是土地價格和租金漲幅侵蝕企業利潤。
和老郭不同,上述一家紹興企業在今年行業普遍艱難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了20%以上的利潤增長。這家企業的董事長告訴本報記者,他們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術,但他坦陳,差異化(例如高精度)依賴於好的設備和系統性的資源支持。
老郭說,很多事情現在假設都沒有意義了,比如他當年不搬遷廠房。
在「大干快上」式的招商引資之餘,地方政府應該怎樣完善與企業的良性互動?
以輕紡著稱的浙江紹興縣有一套值得借鑒的機制,在高污染、高能耗的挑戰前,當地政府出臺了「綜合排名獎懲機制」,將企業單位用地、單位排污、單位用電三個數據相加算出平均數進行排名,排名靠前的企業在稅收、用電方面予以保證,排名靠後的讓其自然淘汰。
在企業自救的同時,很多地方政府也為民企潤化創業環境。
廣東省近日發布第二批面向民間投資招標的138個重大建設項目,涵蓋交通、能源、城建等多個壟斷領域。這是廣東繼7月16日發布第一批項目後再次推出的招標項目,兩批項目共182個、總投資5038億元。
這項舉措的大背景是,「新36條」(《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細則陸續出爐。業內在肯定細則的同時也在呼籲完善更多細節。比如廣東省一名省領導坦言,廣東民間投資的發展還面臨著諸多不足,特別是長期以來困擾和阻礙民間投資發展的行業進入難、貸款融資難、項目審批難、政策落實難等突出難題,「明規則雖然比較清晰,但還存在很多模糊的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