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
李淳風,是岐州雍人。其父李播,隋朝時曾擔任過地方官員,「以秩卑不得志,棄官而為道士。」李播「頗有文學,自號黃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圖文集十卷,」並做《天文大象賦》。這些,對李淳風一生的學術取向,無疑有一定的影響。《舊唐書》本傳說李淳風「幼俊爽,博涉群書,尤明天文曆算陰陽之學。」這一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早在貞觀(公元627-649年)初年,李淳風在李唐王朝就嶄露頭角了,而起因就是由於他的天文學造詣。唐初行用的曆法是傅仁均編撰的《戊寅元歷》,這部曆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李淳風對之做了詳細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見,唐太宗派人考察,採納了他的部分建議。在古代,曆法編撰是專門之學,一般學者很難問津,而李淳風對《戊寅元歷》提出修訂意見時才20多歲,這自然要引起人們注意。他也因此得到褒獎,被授予將仕郎,進入太史局任職,從此開始了他的官方天文學家的生涯。
《舊唐書·李淳風傳》載:李淳風,隋仁壽二年(壬戌)(公元602年)生於岐州雍(今陝西鳳翔岐山鎮),其父李播,隋朝時曾任縣衙小吏,以秩卑不得志,棄官而為道士,頗有學問,自號黃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圖十卷、《天文大象賦》等。因此,從小被譽為「神童」的李淳風在其父的影響下,博覽群書,尤鍾情於天文、地理、道學、陰陽之學,9歲便遠赴河南南坨山靜雲觀拜至元道長為師。17歲回到家鄉,經李世民的好友劉文靜推薦,成為李世民的謀士,參與了反隋興唐大起義。618年,李淵稱帝封李世民為秦王,李淳風成為秦王府記室參軍。唐貞觀元年(627年),李淳風以將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歷、修史之職的太史局,李淳風如魚得水,充分展現其才智,鞠躬盡瘁40年。
成就
1、他改進漢代落下閎發明的天文渾儀,加黃道、赤道、白道三環(古稱三辰儀),使天文觀測更便捷精確,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唐以後所制渾儀都仿此結構,現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複製的古渾儀亦仿此結構。
2、他受詔主持並與國學算學博士梁述、太學助教王真儒等註解的《周髀算經》和《古算十經》頒行為全國教材,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教材,對後世東方數學影響巨大深遠。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一直沿用到近代。李約瑟博士稱其為:「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著作註解」。
3、他25歲上書改進《戊寅元歷》,唐太宗親自主持專家評議,最終採納了李淳風七條建議。
4、他編著《晉書·天文志》時,總結的慧星尾「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常背太陽的規律,比西方早九百多年。被李約瑟譽為「天文學知識的寶庫」,對後世天文學發展影響深遠。
5、他集近40年對天文觀測、推算的成果,編製了《麟德歷》,而成為他在太史局工作的收山傑作,術者稱其精密。
6、他在淳風村隱居期間,用自己設計的「三腳雞風動標」觀風、測風,並將風定為八級,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古代科學家,1000年後,歐州人才在李淳風所定八級風基礎上細化為十三級風。
李淳風不僅在科學實踐中成就卓著,而在著書立說上也成就頗豐:
(1)他25歲就著了天文觀測和歷算的《法像志》七卷;
(2)他受詔編注了《晉書》、《隋書》、《五代史》等;
(3)他著《文思博要》、《演齊民要術》等;
(4)他與袁天罡合著《推背圖》,預言了「太平天國」、「清兵入關」、「日本侵華」等歷史事件,被譽為東方千古預言奇書;
(5)他著《宅經》,而被尊為風水宗師;
(6)他著《六壬陰陽經》,而被尊為六壬祖師;
(7)他編著中國古代第一部星象巨著《乙巳佔》,被譽為中國古代星象百科全書,是一部古代氣象學專著,具有重要的文化史和科學史價值。
(8)他著《金鎖流珠引》、《太上赤文洞神三篆注》而成為道學經典名著,並成為唐代道家名人。
因此,明代楊維貞指出:「古今知天文曆數者,應首推李淳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