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很聽話呢?(圖)


第一句: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

如果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他當然不會聽話

因此,在給孩子下指令以前必須瞭解哪些事是孩子能做到的,哪些事是孩子做不到的。叫三歲的孩子大公無私,學「孔融讓梨」,這是很難做到的。上幼兒園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好動,讓他半個小時靜靜地坐著聽老師講課或做作業,那是很難的。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區別很大,要求自己的孩子每門功課都考第一是不可能的。不瞭解孩子的個性,一廂情願地想把孩子塑造成某種類型的人是不現實的。

怎麼知道孩子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呢?首先是看他的年齡。不同年齡的孩子認知和行為功能的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其次是個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些方面領先一些,有些方面落後一些。再就是考察,看他的實際能力。有些家長比較關注孩子,對孩子的能力和特長瞭解得比較全面;有些家長工作忙,跟孩子接觸比較少,瞭解就少。

有人擔心,只讓孩子做會做的事而不讓他做不會做的事,孩子怎麼能進展呢?請看第二句話。

第二句: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做他不會做的事。但是,這件事不能太難,應該以「跳起來夠得著」為原則,意思就是努力一下必須能夠做得到。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鼓勵和監督,不能下了指令就什麼也不管了。

許多家長言教太多而身教太少。他們經常教導孩子怎麼做人,至於他能不能做到,做到了沒有一概不管,或者發現沒有做到就批評幾句或棍棒相加。一概不管的結果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或者聽進去了,但理論脫離實際,言行不一。而批評和處罰的後果是,孩子學會了說謊。換句話說,過分強調結果會導致說謊和作假。家長應該多多關注過程,全程陪伴孩子完成任務。

陪伴就是監督,同時也是指導和鼓勵。如果孩子真的不會做,那怎麼辦呢?放棄肯定是不行的。家長應該協助孩子做。注意,是協助而不是代替。有的家長看孩子不會做,就自己替他做了。例如,母親叫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孩子不予理睬,母親一邊罵一邊把他的房間收拾了。

第三句:做到了要及時獎勵

根據行為療法的理論,一種行為能不能建立起來,效果是關鍵。帶來效果的行為會保留下來,沒有帶來效果和帶來負面效果的行為會消失掉。

孩子做到了,家長視而不見,孩子會覺得做不做一個樣,以後就不會那麼熱心地去做,對家長的指令聽而不聞。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聽話是天經地義的事,怎麼還要「額外」的獎勵?要知道,孩子可不懂什麼天經地義!他們只看效果。

所以說,獎罰是必需的。那麼,獎和罰哪個更好呢?從「局部」的作用來看,獎和罰沒有區別。但是,從長遠利益和人格發展的角度來講,獎優於罰。罰可以消除不良行為,但是如果不去建立好的行為,行為的總量就會減少,變成「無所事事」。獎有利於建立好的行為,而好的行為多了,不良的行為自然就少了,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另外,獎勵會使人變得樂觀、積極、自信、卓有成效,懲罰會使人變得悲觀、消極、自卑、一事無成。

前面提到,懲罰會導致說謊和作假。其實,獎勵也會導致說謊和作假,只是程度輕一些。所以,應該避免單純的獎勵。不要早上下一個命令,晚上回來檢查或聽匯報。也不要年初佈置任務,到了年底來驗收。這樣會滋長「不誠實」的品性。應該把獎勵和監督結合起來,就是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講,和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種獎勵。



来源:互動在線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