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比率維持在0.9%不變。美銀美林銀行業分析師吳旖(Winnie Wu)指出,這個數據掩蓋了中國經濟中的重大風險,靠中國銀行系統餵養的大批「殭屍企業」正在啃食中國經濟。
就在投資者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的當下,這些「殭屍企業」正在拖累中國經濟,甚至有可能將中國經濟推向「迷失的十年」,就像日本經歷的那樣。
中國政府正在維持殭屍企業的「生命」
隨著中國經濟減速,實力最弱的企業撐紮在倒閉的邊緣。當他們無力償還銀行貸款時,這些企業理應破產,然後銀行註銷他們的貸款並承擔損失。
吳旖稱,中國政府不允許銀行系統註銷這類壞賬。相反,中國政府迫使銀行繼續向這些本應倒閉的企業發放貸款,甚至遠遠超出他們的還款能力。
換言之,在中國政府的授意下,銀行系統正在向沒有經濟效益的「殭屍企業」發放大量貸款。
官方數據隱藏了「殭屍企業」增加的事實
儘管中國多次重申經濟轉型,但破產的圖景卻一直很安靜。吳旖對銀監會最近公布的不良貸款數據感到非常震驚,因為這些數據似乎遠遠低估了潛在的風險。
結合近期媒體的報導,官方公布的不良貸款率低得讓人驚訝。媒體報導指,中江集團已申請破產,對建行欠債30億元;翡翠航空於6月份進入破產清算環節,對中國銀行欠債30億元;中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廠熔盛重工集團欠下180億元銀行貸款,正被銀行密切關注;陷入困境的10家太陽能光伏企業集體欠下1110億元銀行貸款。媒體曝光的這幾單案例說明中國銀行系統面臨的壞賬風險遠高於官方數據。
據21世紀經濟報導,6月末溫州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較年初幾乎翻番,不良貸款率為2.69%,較年初上升1.33個百分點。吳旖稱溫州是中國經濟壓力的早期反映,值得繼續密切關注。
吳旖的意思是,由於中央政府領導人換屆在即,非常重視「維穩」,因此人為地壓低了不良貸款率,但這樣的後果是更多的「殭屍企業」被催生出來。
第一財經日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餘額為1.46萬億元,連續第三季上升。
4564億元的不良貸款餘額,或許僅是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隱憂的冰山一角。所謂關注類貸款,是介於正常類貸款和不良貸款中間的一類貸款,如其發生「劣變」,將成為不良貸款。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規模達1.32萬億元。這一數字遠大於4564億元的不良貸款餘額,但若考慮到1.46萬億關注類貸款的劣變可能,過萬億撥備的威能將被大大稀釋。
「殭屍企業」威脅著中國銀行系統的健康
銀行系統把健康的錢投入到不健康的企業中去,僅僅是因為中國政府授意,導致資產質量惡化,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中國政府不得不再次將它們從壞賬中拯救出來。
然而,這並不是「殭屍企業」給銀行系統帶來的唯一風險。隨著信貸條件收緊,企業湧向債券市場直接融資。美銀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的企業債券發 行量同比增長了7成,如下面第一張圖所示。吳旖指出,獲准發債融資的企業並不全是健康的企業,「過去12個月內,由於銀行貸款收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問 題企業(如江西賽維和熔盛)獲准進入債券市場融資」。
不幸的是,這並不會分散銀行面臨的風險,因為中國的銀行承銷了7成以上的企業債,並且自購了5成以上。
(點擊可看大圖)
如果這一切聽起來是如此熟悉,請參照日本的經歷。
中國銀行系統面臨的壓力反映了多年以來的不當投資和資源錯配。中國政府通過向「殭屍企業」注入流動性來避免硬著陸的發生。吳旖稱,日本在1988年也曾做過這樣的傻事,後果是災難性的。
日本政府的干預增加了銀行確認不良貸款和取消抵押品贖回權的難度,催生了大量的「殭屍企業」。隨著日本經濟「殭屍化」越來越嚴重,銀行系統在接下來的十年內經歷了一波又一波不良貸款危機。
吳旖稱,「殭屍企業」反映的實際上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根本性缺陷,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製造業失去競爭力,中國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來源;而要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有必要讓某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破產,將勞動力和資本轉移至更有前景的行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