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戶均資產到底是多少?成為一個謎。
今年5月,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8月,中國家庭資產平均為121.69萬元,城市家庭平均為247.60萬元,農村家庭平均為37.70萬元。中國家庭自有住房擁有率為89.68%,其中城市為85.39%,2011年中國城市戶均擁有住房為1.22套。具體到套數,城市家庭中只有一套住房的佔69.05%,兩套的佔15.44%,其餘的擁有三套或三套以上。報告指出,與國外相比,中國的家庭自有住房率很高:世界水平為63%,美國為65%,日本為60%。中國的家庭資產、存款、房地產趕英超美,不在話下。
數據一出,網友紛紛拍磚,基於常識的檢驗讓這些數據顯示出腦殘本質。而專業研究機構之間數據不一致,進一步顯示研究可信度不高。
2011年年底,清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和花旗中國發布的《2011年中國消費金融調研報告》顯示,2010年受訪城市家庭稅後年均收入89170元,平均資產總額715947元,平均負債4.5764萬元,資產負債率為6.39%,顯著低於同期美國家庭平均資產負債率的20%左右。清華與西南財大的兩個數據完全不匹配。更妙的是,家庭資產、負債與央行的居民存款、居民貸款同樣不匹配。
檢驗中國家庭財富是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如王小魯所說,收入高的不願意接受調查,或者胡亂報一個財富數據,使得財富調查經常出現南轅北轍的事,十個調查就有十個不同的結果,連權威機構的統計都不一致。
目前各研究機構跑馬圈地,爭奪熱門研究領域的話語權,以致失去了最起碼的客觀、公允與審慎,與常識認知不符,一再引發爭議。如8月5日,北京大學發布了《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2》,其中提到全國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積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則為36平方米。該調查的主要負責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回應稱,上述數據只是反映全國總體平均數值,包括農村地區。但在另一方面這樣的平均數就會掩蓋內部巨大的差異,和許多人特別是和城市人群經驗很不相符。西南財大面對質疑的回應則是,「抽樣調查的樣本裡,非常有錢的人很多,這樣一來,平均數就拉高了」,說明可能存在取樣方面的偏差,而統計取樣的分布、數量,是統計準確的生命線。
即使西南財大所公布的數據是可信的,平均數也是個忽悠的概念,使用時必須極端謹慎。
面對如潮的質疑,西南財大研究小組指出,平均數高是因為差距大,「最有錢的10%的家庭佔有全部樣本資產的80%以上,所以提高了均值水平。而更有解釋力的是中值水平(中位數),樣本中家庭資產的中值為40.5萬元,就是表明一般城市家庭的資產是在40.5萬元以下的」。這樣的解釋有一定的說服力,中值反映的是處於中間階層的家庭資產,反映的是社會絕大部分中產收入階層的情況,而平均數則是市場的均值,是把總資產均攤到每個人頭上的結果,平均數是個忽悠的數據,很容易產生被增長、被削弱、被提升種種情況。
城鎮居民最高收入10%的家庭和最低收入10%的家庭,互相之間的人均收入的比在過去的20年中間大致是從6倍上升到9倍,2008年按統計數據是9倍,按照王小魯先生的模型推算,則是26倍,城鎮高收入居民實際收入要遠遠大於現在統計上的數據,如果加上資產的話,則家庭資產在資產泡沫期的差距有可能高達上百倍。
平均數會忽悠,市場絕不會被忽悠。
消費市場的反應可以倒推出中國家庭資產情況。當房地產價格大幅上升時,往往說明中國投資者獲得了較高的收益,此時家庭資產被平均後,將會快速上升。從消費特點來看,我國呈現出的是啞鈴狀消費,即高端消費火爆,低端必需品消費維持,中端品牌乏人問津。2011年,高端車消費以40%、50%的速度增長,而國產品牌車日子難熬,國內品牌日趨困難,說明中產收入階層並不認可中端品牌。從今年上半年的消費市場看,奢侈品消費都出現了下降的趨勢,說明隨著資產品兌現難度上升,隨著企業不景氣,擁有龐大資產的高收入群體或是減少了高端消費,或是將資產轉移到了國外。
無論是從西南財大的數據看,還是從王小魯先生的研究,同樣的結論是貧富差距在擴大。而西南財大的平均數顯示,中國家庭資產已佔全球財富的一半,這不是人瘋了,就是資產泡沫已經瘋狂了。
来源:每日經濟新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