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統計廳發布了一份很有意思的報告,即《以統計觀察韓國的昨天、今天以及明天》。它利用幾個指標概括了韓國經歷過的變化。我把具有代表意義的幾個指標一一作介紹並與中國進行簡單的對比。
一、人均GDP
韓國經濟是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的。人均GDP從1960年的79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0591美元。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韓國經濟狀況不如有著豐富資源的朝鮮,但從六十年代開始,韓國大力推進經濟發展,在進入七十年代之際超越了朝鮮的經濟水平。2010年韓國人均GDP位居全球第34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盧森堡以108832美元佔據榜首,美國以47284美元排名第9。
那中國的人均GDP呢?據中國國家統計局顯示,201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9748元。如果用2010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1美元兌人民幣匯率6.6227計算的話,中國2010年人均GDP為4492美元,一些像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人均GDP超過了一萬美元。十多年以來,中國人均GDP一直呈猛增趨勢,每年持續增長約10%左右。如果中國再保持這樣的趨勢十年,人均GDP將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因為中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我想中國將來會同時顯現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特徵。
二、大學入學率
1979年韓國男生大學入學率為29.2%,女生為20.7%,後來這個比例大大提高了。2010年男生大學入學率為77.6%,女生為80.5%。2008年韓國大學入學率創新高以後,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事實上,韓國如此高的入學率是十分罕見的,位居經合組織三十四個成員國中第一。這麼高的入學率反映了韓國人對教育有極高熱情的同時,也折射出過於看重學歷的弊端。2007年經合組織對高中畢業生與大學畢業生的薪水水平進行了調查併發布報告稱,如果高中畢業生的薪水為100,韓國大學畢業生的薪水是160,而法國則為150、日本為148、紐西蘭為117。高入學率也導致了學歷貶值的後果,甚至部分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更容易解決其就業問題。由於高考生源的減少以及入學率走低,韓國大學面臨著多方面的重組壓力。
中國大學毛入學率從1990年的3.4%提高到2010年的26.5%,特別是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中國以每年新增幾十萬人的速度擴大招生規模,招生人數從1998年的108萬猛增到2011年的675萬。隨之而來的是大學生就業難。根據《社會藍皮書:2011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1982年30歲以下、具有大學文憑的人的未就業率僅為0.1%,1990年此比率為0.8%,2000年為5.1%;2005年為7.6%;2008年中國社科院的全國抽樣調查數據顯示的這一比率繼續上升至11.2%。目前此比率恐怕會比2008年還要高。我覺得,大學文憑已經從高等教育的象徵下降為大眾教育的標誌;大學生需要通過更多途徑證明自己的價值。此外,大學生就業難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第三產業仍然處於欠發達階段,以至於不足以給大學畢業生提供充分的就業崗位。
三、平均結婚年齡
1990年韓國男性的平均結婚年齡為27.8歲,女性為24.8歲。時隔二十年後的2010年,此年齡大幅度上升。據韓國企劃財政部對亞洲地區和國家的分析報告顯示,亞洲多個地區、特別是收入較高的韓國、日本、臺灣和新加坡等地的結婚年齡逐步上升,呈現出「晚婚」的狀況。2010年韓國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31.8歲,女性為28.9歲,甚至超過了日本的平均結婚年齡。韓國企劃財政部稱:在亞洲多個地區,隨著具有高學歷、高收入女性的增加,迴避結婚成了各國面臨的社會問題;這可能是與盡量要避免「離婚」的觀念以及婚後女性要負擔大部分家務的現狀有關。為瞭解決此問題,我們需要改變傳統的家長制以及家庭觀念。除此之外,由於當今房價居高不下,社會的競爭愈演愈烈,不少想結婚的年輕人因經濟條件不好而延遲結婚的現象也不勝枚舉。
2010年零點研究諮詢等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十餘省市走訪了1073對結婚三年以內的夫婦,結果顯示十省市平均結婚年齡為男性29.2歲,女性27.1歲。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中國結婚年齡顯著上升,城市與農村的差異也逐步擴大。若要結婚得有車有房,在丈母娘的壓力下,中國男性感到的壓力的確不小。
四、平均工作時間
1990年韓國職工年均工作時間為2514小時。如此長的工作時間雖然減少了,但減少程度還遠遠不夠。據經合組織的報告顯示,2010年韓國職工年均工作時間為2193小時,比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1749小時多出25%。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德國年均工作時間僅為1419小時,美國為1695小時,日本為1733小時。近來韓國企劃財政部長稱德國因工作時間短,所以崗位多、生產率也高,但韓國與德國恰恰相反。他聲稱,到2012年韓國年均工作時間將消減到1950小時,2020年為1800小時。我認為,這個目標太緩慢,韓國應該大大加速減少工作時間。
那中國呢?零點研究諮詢對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十個城市上班族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城市上班族日均工作8.2小時,七成人實現了小時工作制;近四成人表示工作時存在「大腦曠工」現象。關於年均工作時間,中國沒有相關的數據。不妨在這裡用上述數據粗略計算一下。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8年1月3日發布《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年工作日為250天: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我利用日均工作時間8.2小時和年工作日250天得出的一年工作時間為2050小時。在全世界,年均工作時間超過2000小時的國家屈指可數,中國和韓國都「活得太累」。在我看來,我們應該盡快將年均工作時間減少到1800小時以下,但同時要提高生產率。
五、平均壽命
1960年,韓國男性平均壽命為51.1歲,女性為53.7歲。1991年,韓國男性平均壽命增加到了67.7歲,女性為75.7歲。根據最新調查,2010年韓國男性平均壽命增長到了77歲,女性為83歲,幾乎進入到了80歲大關。不過目前我們更講究的是「平均健康壽命」——壽命中擁有健康身體的年限,這裡的「健康」是指身體機能大體正常,因為這決定生命的質量。據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日本以健康壽命76歲佔據榜首,韓國人健康壽命為71歲,位居全球第28位。這就意味著韓國人能享受健健康康的生活的時間只有71年。2011年韓國政府發布了《第三次國民健康增進綜合計畫》,擬通過此項計畫在十年內將健康壽命延長到75歲。
據最新統計顯示,2010年中國平均壽命為73.5歲。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從68歲提高到了73.5歲。但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有關國家健康壽命排名中,中國排第81位,平均健康壽命僅為62.3歲,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要度過大約11年的不太健康的生活。如何增加平均壽命很重要,但如何增加健康壽命是中國面臨的更加緊迫的問題。
六、按三個產業分就業人員數
隨著經濟發展以及信息化社會建設,韓國產業結構經歷了巨大的變化。1986年第一產業的就業人員比例為23.6%,第二產業為25.9%,第三產業為50.5%。截止到2009年,此比例變成了第一產業為7%,第二產業為16.4%,第三產業為76.6%。這樣的變化足以表明韓國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製造業的空心化現象。除了部分高端電子產品之外,很多韓國企業把生產基地搬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
據2011年中國統計年鑑顯示,1986年第一產業的就業人員比例為60.9%,第二產業為21.9%,第三產業為17.2%。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產業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2010年第一產業的就業人員比例為36.7%,第二產業為28.7%,第三產業為34.6%。雖然第二產業就業人員增加了不少,但最大變化還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的變化。儘管中國人口眾多,近期第三產業也不可能吸納大多數就業人員,但我仍然認為第三產業未來發展空間較大。這也符合中國正在加速由「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型的事實。不過中國將會同時擁有「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的兩個地位。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第二產業依然會容納較多的就業人員。
七、房價
據韓國國民銀行數據顯示,與1990年相比,2010年韓國平均住宅價格上漲了1.5倍。其中公寓上漲得最多,為2.1倍。按地區來講,首爾公寓從1990年的價格指數91.5攀升到了2010年的248.7,其漲幅為2.7倍。這份數據計算得有點保守,我估計,首爾部分地區的漲幅會達到四至五倍左右。在韓國,房產一直是理財的主要方式之一。雖然房產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經歷過下降趨勢,但它在很長時間內保持了上漲勢頭。可是2008年後,韓國很多地區的房價明顯呈現出持平或微降的趨勢,「不動產不敗」的神話被打破。這是因為:第一,韓國人口結構的變化;第二,家庭資產結構的調整。韓國家庭的資產中房產所佔的比例是79%,金融資產為21%,但美國房產則為33%,金融資產為67%;日本房產則為39%,金融資產為61%。眼下韓國年輕人對住房的觀念與以往截然不同,在他們的心目中,房子由投資品逐漸變成了消費品。
我想,中國房價是消費者價格指數之外最受關注的問題。1998年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後,中國房價長期保持著上漲趨勢。有人說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後房價漲幅甚至高達十倍,但我無法找到十年期間房價漲幅的確切數據。我估計其漲幅會達到五倍以上,部分地區甚至高達十倍左右。從中,一些已經擁有房產的人得益於房價上漲,但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這大大加劇了他們所承擔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