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2-06-19 14:02:01作者:Lex專欄
曾幾何時(其實沒那麼遙遠),歐美企業都排著隊想買他們中國同行企業的股份。它們往往在投資者的鼓動下(當年的直接投資途徑比現在更不暢通),積極開闢面向全球人口最多消費市場的間接敞口。但時過境遷。十幾年前的趨勢正在逆轉,美歐企業正從經濟動盪和監管變化的風口浪尖上撤退。許多公司現在在最初投資中僅持有少量的少數股權。問題是,該拿這些股份怎麼辦。
西班牙電信(Telefónica)就是個不錯的例子,正試圖削減債務的該公司上週宣布,將以約10億歐元出售所持中國移動運營商中國聯通(China Unicom)約10%股份中的近一半。這些股份是該西班牙運營商2005年在海外大舉收購期間買入的。如今這無非已成為一種便利的資金來源。雄心不雄心的,就不用提了。
過去10年期間,海外公司購得2000多筆中國企業的直接少數股權。有許多已產生豐厚回報。2004年至2006年期間,西方的銀行共向他們的中國同行投資了220億美元。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通過出售所持中國建設銀行(CCB)部分股份,於去年第四季度斬獲29億美元的資本利得。
然而這也有成本,包括稅收和交易費用。而且,當政府有其自己的議程時(就像中國的情況那樣),因入股中國企業而得到的董事會席位,根本無法發揮更廣泛的商業影響。訣竅是在不喪失全部選擇價值的情況下退出。2010年,沃達豐(Vodafone)出售了所持中國移動(China Mobile) 3%的股份,但仍與該公司保持合作協議。既然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於中國,再加上資產負債表的需要,或許西方公司現在應該全部拋出中國公司股份了。